收藏夹互联网科技创业

【干货】创业“避死”的六千字心得笔记

2017-09-04  本文已影响951人  67f554e32bbd
生活原本多姿多彩,现在亦应然

(本文作者:镇长苗大叔)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现在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比以前越来越不容易,越来越难以继续下去。工作、创业是这样,感情、生活亦如此。

这么说,或许有点儿失败者的酸味儿,不过,把自己或朋友的一些LOW点交给大家,也未必是件丢人的事,至少我总结了,也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思考、讨论和受益。

1 十年,穷折腾

十年前,我读了很多譬如“卡耐基”、“墨菲定律”、“积极心理学”之类的成功学理论、案例和实践心得,还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压锅鸡汤,这让我在很多方面都觉得“原来不过如此”,仿佛窥视了成功的秘密,确实起到了“换花样折腾”的现实作用。

于是在这些成功学的“鞭策”下,我于2007年创办了首捷网,第一次创立了“谈客”这一概念并通过互联网开展“谈客”服务,所谓谈客就是通过谈话的方式达到服务他人的目的,比如心理咨询师、网上医生、亲子导师、培训师等。

后来,我又在2009年底微博刚上线不久,即瞄准微博的文学形态,创办了互联网上第一个微文学的试验田“微文学网”,包括闻华舰(《围脖时期的爱情》作者)、杜子建(《微力无边》作者)、王薇华(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幸福心理学专家)等几位老前辈都亲自参与和指导过。

2010年,还停留在微软服务时代的我,鬼使神差的写了第一个ASP微博系统Smartpush ,为很多用asp语言编码的网站提供网站系统基础框架。

2011年,对代码和算法情有独钟的我,再一次瞄准AI市场,找了几个自认为很牛的人物——脑神经学专家、计算机算法研究学者、人工智能领域的狂热极客爱好者,用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玩这个东西,搞出了“惟妙”对话机器人。

2014年,创办服务草根儿的创业平台不二网。

2016年,创办小苗大树,打造儿童声音俱乐部。

……

生活,在于无尽的折腾

2 还好,已清醒

上面我的穷折腾都受惠于“成功学”,但以上项目或平台除了目前仍在继续的“小苗大树”,其他都告“破产”,可以说,除了本人的确有致命的“坚持不下去”的“先天性”弱点,“成功学”对于搞砸这些事没少贡献。这一说法并非推脱责任,而是“成功学”总是幻化现实的残酷,把问题抛给未来,它总是让人不停的走啊走,让人坚持下去,不断的给人洗脑,最终,鲜有人走到尽头,大部分人累死在路上。

年初,我看了几本关于“挫折学”方面的书籍,其观点和做法,都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它不讲成功,而是讲失败。这些书的观点比成功学系列书籍更靠谱,更让人清醒和理性。当我了解了书中那些拼搏的公司失败的命运,再联想起自己这十年来的种种折腾,如恍然大悟般认识到,不是我的脑子不够用,而是在错误的路上走的太远。

往往是,点子不错,运筹不足,团队酝酿不到位,模式不清晰,思路和方法不得当,这些方面任何一个疏忽或错误,都将导致盲目,进而走错路。

什么才是点子?

———先说点子。

有些点子说说罢了,脑洞一下,别太当真。我经常出没于北京海淀区创业一条街,那里有车库咖啡、3W、创投圈等密集的IT孵化企业。在那儿,不用特别留心就能听到很多年轻人的高谈阔论,其中不乏精彩、有料,但大多数都是昙花一现、痴人说梦。点子这东西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事后被证明对的,是好点子,证明是错的,肯定不能算是好点子,有可能是一个雷。

所以,不要把点子太当回事儿,有一些初创者,喜欢把点子捂着盖着,害怕投资人或投资分析师“窃取”了他的路子,而实际上,从一个点子到一个成功的模式,要走的路还太长。

一个点子,只是一个线头,它决定是慢慢抖开一团毛线,还是嗖的一下,全部抖开。一个项目,如果点子没有搞清楚,也就是没有找到线头,不要急着去折腾,否则后面就会乱了阵脚,对于企业来说,没有饱满的企业文化,对于个人来说,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点子就是你的初心,你最初想做什么,把它想好,再继续下去。

做好一切准备再出发

——再说运筹。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简单的理解运筹,就是为做好一件事情,做最全面细致的准备、最大尺度的推演。

举个例子,我家每年都要去一个新城市旅游,记得刚开始,我和妻子对于旅游的想法完全不同,我是主张随性的玩儿,走哪儿算哪儿,但妻子却要做一个星期的攻略。我们在路上还争论这么做有没有必要,第一次到了青岛,我给我的朋友打电话,他来接我们,先经过跨海大桥,走海底隧道,入住酒店,再去八大关,琴岛,晚上到崂山一边玩儿,一边吃最新鲜的海鲜。朋友说,你们计划的真周到,如果搞不清路线,转几天也转不完,你们肯定不是第一次来吧?我们摇头,他还不相信。我们仅用两天就游览了大部分景点,费用也精打细算,而且还不累,这些都得益于妻子周密的攻略。

后来,我们去北戴河、三亚、桂林等,都是要一起做足功课,才能出发的。我们的攻略细致到团购景点门票、预订机场的滴滴专车,哪个司机都提前联系好,因为去的地方不熟悉,具体在什么地方会合,设好全景地图,如果租车,要模拟导航好,用某德地图,测绘的准确,实时数据好,不用那些二三包公司的渣地图,哪儿修路,哪儿经常堵车,搞清楚才能不耽误时间等等,这么做,省去了现场排队和临时决策,因为大多数人都是随心旅行,许多时间浪费在“无准备”上。

妻子说,生活上的开支需要计划,去哪儿的风险需要预想,景区的点评要看,只要能准备的就准备好,剩下的就是轻松旅游啦!

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其实,运筹就是这样,做足准备,你要做的事情才能有一个全新而稳妥的开始。

狼性团队最有活力

——接下来讲讲团队。

团队,这是一门关于人的组合的科学。只要有项目的地方,就会有团队。没有人可以布满一个项目的所有领域去单干,很多事实已经证明,单干的都是小项目,或者都不能称其为项目,顶多叫“小实验”。

有人方成事。没有你的人,做不成你的事。

但一说到人,矛盾问题就少不了,因为人是活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就会事儿多,这是常态。难免七宗八派,关系复杂。有人说,既然这样,就找一些简简单单、境界高尚的人撮合吧,但是我的经验教训是,简单的人没想法,没想法的人你放进团队也于事无补,无法和你同频的人怎么做事?但那些想法多的人,通常又善于折腾,搞不好东边沾点花,西边惹点草,这边拉帮,那边结派,搞得乌烟瘴气,唯恐不乱。再说品德好、情趣高的人吧,现实就是很有趣,一开始大家都很高尚的,要做大事,但随着困难的到来、利益的分配,许多人坚持不到最后,人性就是如此,不要说特例,只是情势、程度没有达到而已,用美女去试一个男人,和用高级香包、化妆品、跑车什么的或者干脆点儿用钱去试一个女人没有多大区别,结果可能会让人失望。但,你不可以就此否认,没有“好”人,无法组合成团队。

纯粹来讲,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算是“好”人。既然大家都如此,就不要相互计较。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让别人去做。自己本来就是想赚大钱,还要指责别人唯利是图,这种逻辑会失去团队的雄心,也会错过一些潜在的让你“发迹”的合伙人。

靠强迫症和伪善伦理学是组成不了团队的。只要找对“臭味相投”的人,团队是可以打造的,只可惜,很多团队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并非是找来的人真的不行,或者也不是项目没有生命力,而是团队的领导者“心力”不足,也包括那些人对领导者失去了信心。比如到了一个困难节点上,有些人坚持不下去,这都是正常现象,因为人总要生存,有的要养家糊口,人也总有想法,“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果发现了这些现象,特别它们发生在团队的核心人物上,那么就不能像小学生玩摔画片一样只有正反——要么抓住他,要么放弃他,这是很幼稚的,对团队来说,也是很危险的。

我也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遇到想要放弃的合伙人,就干脆让他走了,因为当时觉得,他们不是真正的合伙人。很多年后,一些合伙人和我聊起旧事,大家都感慨,要是当时我能强烈的挽留一下,恐怕会是另一种局势。所以团队领导者的“心力”非常重要,如果这种“心力”不够成熟和宽阔,就会错失很多资源,特别是团队里核心的人力资源。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或许我会紧紧地抓住他,讲我们的初心,讲那些不易,讲未来的期许。

对项目可以失去信心,可以推倒重来,但是对人失去信心,就无法“东山再起”。再要成事,需要找另一批人,如果自己的领导力不足、信心感不强,周期律同样存在,你会失去越来越多,直到周围人谁也不愿意跟着你瞎折腾,因为同样地,你没有给别人一些可以证明的信心。

此外,说说团队的管理。这跟团队的领导者,或者叫负责人的性格逻辑是息息相关的。老板是一个一丝不苟、要求严格、呆板有序的人,团队可能就会实行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管理,老板喜欢游山玩水,团队可能就会享受不少旅游福利,老板爱社交,团队会经常搞聚会、开PARTY。可以说,领导者的性格就是团队的性格。

什么样的性格利于团队的发展呢?各种观点不尽相同,但我的体会是:

越死板的团队死的越快(太内向)。有的团队领导者,可能之前是在政府机关上班的,他组织团队后,喜欢按照既有的逻辑——开会、听取汇报、讲话、请示、汇报等一系列看起来很能体现他领导力和权力象征的方式来组织团队。其结果是,团队里的成员,大家对老板很畏惧,不敢发表见解,因为已经领教过老大的“权威”。比如说开会这件事情吧,团队领导者喜欢安排核心人物逐次讲话,一般是主持人、核心人物BB、核心人物BA、核心人物AA……最后是总负责人这样的次序,一般的非核心人物是没有机会发表见解的,有时,团队很想听听非核心人物的见解,但却本末倒置,领导者先讲话,其次是重要核心人物、一般核心人物……,大家想想,还有谁愿意发表意见?你老大、老二、老三都把“真知灼见”发出来了,我们还有必要再“多此一举”吗?显然,这样的团队,人们疲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就真的没有人关心团队的死活了,死是早晚的事儿,很可能就在明天。

越亢奋的团队错的越多(太外向)。团队就像护镖车队,团队领导者就是总镖头。要把护送的东西安全送往目的地,虽然可能要日夜兼程,但走的太快是不行的。有的团队上下都很活跃,老板像吃了兴奋剂,员工更像是进了“传销组织”,整个团队上下“一心”、飞一般的感觉,结果就容易跑偏。再说镖局护镖,如果车马劳顿,应该停下来休息一下,对于团队来讲,停下来不是停滞不前,而是及时加以总结,看看路标方位,走的对不对,修正因亢奋而造成的错误。

越复杂的团队分化的越快(多重人格)。有的团队只有10个人,但派系已经有三个以上,这样的团队就如多重人格者一样,是很难齐心做好一件事情的。一个团队领导者如果今天偏向于这几个人,明天又和另外几个打的火热,是很容易影响整个团队情绪的,大家会觉得,在这样的团队里做人做事都很累,除了辛苦完成任务,还要防着这个,看着那个,本来就没多少人,搞的跟联邦议会似的。时间久了,随着团队利益组合的分化,团队的分崩离析也是必然的趋势。

越折腾的团队失去人才越多(人来疯)。我们见过一些人,咋咋呼呼的,一开始让人感觉很热情,后来发现他很会给你下套,让你不知不觉进入一个局,两个局,三个局……最后你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出局了。有些团队的性格既如此,昨天还在搞科研,今天就进了娱乐圈,明天可能还会出书,做户外产品,你在这个样的团队里能充分感受到一天三变的巨大冲击。如果团队孵化成公司,甚至是冒着风向进入产业、甚至上市的股份企业,不明的投资人管这种方式叫不断创新,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骗了一个又一个的穷折腾。一个“人来疯”的人,看似交友广泛,不过真实的朋友却几乎没有,同样地,在变化多端的团队或公司,是很难守住合伙人,非常容易丧失掉许多人才。涉世未深的雏才被“骗”进团队,深恶痛绝的从坑里往外跳,有的跳出来,成功转型,有的没跳出来,还在艰难地跳,直到坑平人现。

所以,团队要做好,领导者很关键,选团队选的是领导者,领导者选的是稳健的性格,如果大家一起幼稚,会坑很多人。

生活中,处处都是模式

——最后聊聊模式。

模式,我们只说“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in brief,BM),BM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兴网络经济从传统工业经济孕生出来,不过在互联网经济方兴未艾的四十多年后,BM才从MBA的科研实验室成为大众视角下人人争论和使用的概念。

很多人,对于BM是什么,始终搞不清楚,对于它的定义,许多著作也各有不同。我的理解是,商业模式BM,就是你团队赚钱的稳定方法。

什么叫稳定方法?

举例来说,你是一个高新科技企业,结果你歪打正着靠着卖煎饼发家了,你觉得这是稳定方法吗?如果是偶尔为之,那只能算是捡着便宜了,但如果是偶尔转型并坚持做下去,就算“IT卖煎饼”,也没准儿也是一个非凡的BM。

这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案例还真是不少,宠物石(Pet Rock),就是一种很奇葩的创意BM。宠物石的BM是一个叫Gary Dahl的美国人想出来的。1975年的一个晚上,他和朋友在酒吧喝酒,聊到养宠物,朋友说:“照顾宠物太麻烦了。得喂它们吃饭,给它们洗澡,没事儿还得带出去溜溜。”在谈笑间,Gary Dahl 提出要是有一种宠物,不用这么麻烦,但也能感受到喂养的乐趣该多好啊?于是宠物石就被“发明”了,起先他觉得也就是说笑而已,他试着用石头做了一些宠物的模样,并给他们命名,且把这些“宠物”的故事编的很温暖、有趣……

Gary Dahl 在展示他的宠物石

就是这样看起来超级不靠谱的主意,创始人却靠它半年内赚了600万美元!那一年,在球场上累死累活的NBA巨星的年薪也才20万出头……大家想想,BM的爆发力有多强吧!虽然2015年,Gary Dahl 已经去世,但他的宠物石到现今仍然流行于互联网,成为一道不可思议的BM典型风光。

但,模式的寻找和缔造,不能靠这种跟买彩票中奖一样的概率做法去效仿,没准儿会输的很惨。很多人说起商业模式BM,都会讲很多禁区和方法。的确很多套路是前人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不可不听,特别是对于创新力不是很强的传统经济体,听一听这些BM的总结式典范,有利于稳定的发展。

有的人提到BM,表示对一些“库存”方法论不屑一顾,认为不断创新就一定有BM。其实,这就跟第一个去吃螃蟹的人未必能真的吃到螃蟹一样,模式人人可去创新寻找,但失败的居多,如果你有盈余的资金,暂时对你生活、对你的大事不构成影响,不妨去试试,但如果你手里的钱是你的命根子,不建议去玩命,模式很难形成,成功机会很低,且没有第二次翻身的机会。

所以,对于不断探寻新BM的小伙伴们,应当审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毕竟很多精神是用死才能证明的。

青春是一场不老的传说


3 抬头,致青春

自我剖析和总结完毕,最后只剩下感慨了,感谢您读到这里,抱歉我还要继续啰嗦。

我想对许多有梦想的年轻人说几句,希望大家不要像我一样,失去拼搏的机会。

第一句:时间不等人,赶快做。

在我十五岁时,我觉得自己可能会成为小说家,至少有一部有口皆碑的作品。我曾经拼命的写,但时运不济,或者未找到一些方法,遇到困难我就停了下来,然后再继续,等待,再停下,然后就一直耽误到二十五岁,三十五岁,现在我快四十岁了,也仍然没有做成这件事。所以,不要等,没人等,要做赶快做,那句话怎么说来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第二句:要善于否定自己。

过去我很刚愎,这仿佛是一个人的宿命。等我缓过神来,想起曾伤害过的那些敢说真话、能说真话的人,很是感慨,不过为时有点儿晚了。不得不说,现今这个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的时代,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遇到了,要珍惜,你才能提高,如果总觉得自己对,错的可能很离谱,这个必须要记住。

第三句:好朋友和陌生人,都要慎做合伙人。

找合伙人,不要违着人性。好朋友,很难得的友谊,一起做事牵扯利益,十之八九会闹僵,所以商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一起做事的,朋友慎重,兄弟不行,夫妻尚可,父子要遵循套路——要老子掌管,儿子做事,反过来就不行。过去老行当里的盗墓贼,一般是上头一个拉绳防风的,下头一个掘金的,隔三差五就会出现上头的丢下下头的,自己跑路独吞的,后来这个行当就变成了父子联营,一开始是儿子在上,老子在下,这也不行,老子被丢在里面的还真不少,再后来,就只有老子在上,儿子在下,从此就不会出事儿了,这就是明明白白的人性。陌生人,搞不清楚他到底什么状况,虎头蛇尾的多了去了,不能草率,要用要合,不说要搞个彻底调查,至少也得从左邻右舍来全面了解,才可以做下一步的决断。

第四句:别让无用社交耽误你的时间。

我有许多时间都是浪费在无用社交上的,年轻时以为认识一些人,特别是有名气的,会多少沾亲带故。不过很多情况下,是只有你认识他们,而他们完全不知道你是谁。还有一些熟人,你觉得好好发展下和他们关系吧,你会发现有些人根本没啥用,他不仅不会帮你,偶尔还会踩你几脚,但表面上,他很支持你的。像朋友圈里的通讯录,有空就清理清理,有些微博、公众号、头条号等等的粉丝,比僵尸粉还沉默,留着只是装门面,偶尔你出来热闹一下,还取关你,让你心情不好。所以,与其保留一个虚假的繁荣,不如好好经营你的极小圈子,那里有你的温情和人气,都是些在乎你的、尊重你的人。

最后一句:关注我,无话不谈。

还好,遇到简书,遇到这里面对生活充满阳光的人,就让友谊的小船驶到对岸,我们建一座木屋,撘一个庭院,栽几株鲜花,编几片篱笆,置张木桌,沏一壶茶,让这里成为无话不谈的空间。

愿你们被世界温暖相待!

愿你们被世界温暖相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