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与学生共读《观沧海》

2019-09-16  本文已影响0人  子阡陌
[教育教学]与学生共读《观沧海》

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的《观沧海》入选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今天,我与学生学习赏析了这首诗。

建安十二年(207),由于乌桓攻破幽州,俘虏汉民,骚扰边境,曹操不得不北上征伐乌桓。8月的一次大战,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经碣石山时写的。

这是一首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我”东行来到碣石山,观赏无边无际的大海。读过这两句,我启发学生:出去游玩,能写这么一句不?学生说:“可以。”我说:“来几句。”“东临泰山,以观日出”,“西临敦煌,以观鸣沙”,我夸赞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强。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面水波动荡,山岛高高地挺立。这是诗人站在石碣山上往下看沧海的情形,即我们所说的俯瞰。远观沧海,海水“澹澹”,摇摇晃晃,“澹澹”写出了沧海水的动态美。一望无际的海面,高耸屹立的山岛,夺走了诗人的注意力,所以紧接着写岛上的景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百草茂盛,充满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突然海面涌巨大的波澜。 这首诗是一首咏海抒怀旳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出自大海:璀璨的银河,好像出自大海之中。诗人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更加宏伟的境界。天子霸气的胸怀溢于言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