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难得一知己
古语云: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觅知音。一段好的友谊,有的时候,比一段爱情来得更加靠谱。
比如我们语文课堂上常常提到的唐代著名文人:刘禹锡、柳宗元。
一提到刘禹锡,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名篇名句《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跟韩愈一起推行“古文运动”。他的五言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每句诗的首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读完之后让人不禁打起寒颤。
无论是刘禹锡的《陋室铭》,还是柳宗元的《江雪》,很多人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包括我家五岁半的小七同学,也在我的威逼利诱下背了很多古诗词。
但是刘禹锡和柳宗元深厚的友情却少有人知晓。
刘禹锡生于公元772年,跟白居易是一年的,他比柳宗元大一岁。他们俩都是少年得志,同届考生,一起考中进士,那一年刘禹锡22岁,柳宗元21岁。他们俩考中进士后,都去地方历练了几年,随后再一起进入御史台工作,成为了监察御史,当时被成为八品宰相,既有实权,又有前途,可谓是前途无量。而且当时韩愈也在御史台,所以他们三个关系特别好,如果他们三个铁三角一直这么官运亨通地走下去的话,那么他们三当中必定会有一位或者两位成为当时的宰相,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我们人生无常的系统设定,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就发生了。
当时唐朝皇帝唐顺宗为了稳固政权,推行改革,刘禹锡和柳宗元作为年轻骨干,自然也被吸纳到改革中。历史上推行改革的人大多结局不好,商鞅变法,最后被车裂,王安石变法,最后被罢相。根基深的人尚且如此,那根基尚浅的人,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这个永贞革新进行了130天,最后以失败告终,当时参加革新的人都被新上任的新皇帝李淳贬到各个偏远的地方。
刘禹锡被贬到了朗州(今湖南常德)当司马,而柳宗元就被贬去了永州,这一贬就是十年,当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就是在那个时候写的。十年之后,唐宪宗决定把他们召回来,重新启用。两人一回京就约着一起去逛街,跑到玄都观看桃花,刘禹锡看到盛开的桃花,就情不自禁地吟唱了一首诗,结果没想到,刘禹锡这一身反骨,因为这首诗里夹带着对当朝权贵的讽刺,当朝权贵知道后又开始弹劾他们,于是回京还没带热乎,两人又被贬了。这次,刘禹锡被贬去了播州(今贵州遵义),柳宗元被贬去了柳州,都是及其荒凉之地。
其实这一次被贬,柳宗元是被刘禹锡牵连的,但是柳宗元非但没有怪罪刘禹锡,他还给皇帝上奏说,刘禹锡他上有八十岁老母,这次去播州,路途艰险,如果他带着母亲一同前往,那他母亲必定会遭罪,而柳宗元则是孤身一人,毫无牵挂,所以请求跟刘禹锡换一下。最后唐宪宗综合考虑,把刘禹锡改贬为连州刺史,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
四年之后,47岁的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刘禹锡得知此消息的时候,正带着他母亲的灵柩回老家,当时刘禹锡在客栈里哭到窒息。刘禹锡按照柳宗元的遗愿,抚养了他四岁的孩子,一直到他的孩子考中进士。然后刘禹锡又用了五年的时间,把柳宗元生前的书稿,全部整理出来,就是流传至今的《河东先生集》。
什么是友情?友情不会像爱情那样,想要每天都黏在一起,它也不像亲情一样,天天生活在一起。但是,友情是,只要你呼一声,我随时都在。如果在我们人生中,能够遇到一个跟我们惺惺相惜的知己,这一定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幸事,倘若遇到了,一定要好好珍惜。
——记录于癸卯兔年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