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6古代汉语-精讲2

2023-06-03  本文已影响0人  Annig

1.(单选题)下列句中括号内的词中,属于复合词的是( ).

A豫讓乃自黔劓,敗其(形容),以爲智伯報襄子之仇

B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C善爲國者,(倉廩)雖滿,不偷于農

D(雖然),公輸般爲我爲雲梯,必取宋

正确答案:C

解析  C(P60)。本题考查的是对复合词的理解和应用。C项语素“倉”和“廩”都指储存粮食的地方,意义相同,构成了并列结构的复合词。A、B、D项皆为双音节词组,是由两个词组成的结构:“形容”中,“形”是指形体,“容”是指容貌;“其實”中,“其”是代词,“實”是名词果实,“其實”意为它的果实;“雖然”中,“雖”是让步连词,“然”是谓词性代词,“雖然”意为虽然这样。

2.(单选题)下列复合词中,属于主谓结构的是( ).

A日食

B祭祀

C布衣

D拾遺

正确答案:A

解析  A(P61)。本题考查的是复合词的结构组合方式。B项为并列结构,C项为偏正结构,D项为支配结构。

3.(单选题)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

A公輸般爲楚(造)雲梯之械,成,將以攻宋

B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C赦之,以(勸)事君者

D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正确答案:A

解析  A(P73)。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今词义变化的把握和应用。A项“造”古今词义皆为“制造”,未发生变化。B项“愛”意为“吝惜”,今义常用作“喜爱”讲。C项“勸”意为“鼓励、勉励”,今义常为“劝告”。D项“池”意为“护城河”,今义常用为“池塘、水池”。

4.(单选题)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感情色彩属于贬义的是( ).

A將軍者,國之(爪牙)也

B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C厲王虐,國人(謗)王

D臣聞:亡人無(黨),有黨必有讎

正确答案:D

解析  D(P76)。本题考查的是对词古今义感情色彩差异的把握和应用。D项“黨”在古代汉语中指为私利而结成的集团,属贬义。A项“爪牙”指武将、猛士,属褒义。B项“賄”指财物,属中性。C项“謗”指公开议论他人的过失,属中性。

5.(单选题)下列句中,括号里的词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比,词义范围较窄的是( ).

A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B東至于海,西至于(河)

C故(子)生三月則父名之

D贫窮則父母不子,富贵則(親戚)畏懼

正确答案:B

解析  B(P74)。本题考查的是对词古今义宽窄差异的把握和应用。B项“河”古特指黄河,现在可以指所有的河,表义范围变宽。A项“臭”在古代汉语中泛指一切气味包括香味和臭味,现代汉语中只指难闻的味道。C项“子”在古代汉语中兼指男孩、女儿,现代汉语中只指男孩。D项“親戚”在古代汉语中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一切旁系、直系亲属,现代汉语中不包括父母兄弟。

6.(单选题)上古可以表示“遺憾”意思的是( ).

A驚

B怒

C恨

D痛

正确答案:C

解析  C(P75)。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义词的意义的把握和区分。C项“恨”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遗憾”,现代汉语中表达程度加深,意为“怨恨”。A项“驚”在古代汉语中表示“惊奇、惊慌”。B项“怒”在古代汉语中有“生气、愤怒、奋发”等义,现代汉语很少使用“奋发”一义。D项“痛”在古代汉语中表示“痛恨、疾病”。

7.(简答题)填空题: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 )。

参考答案: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解析  (P6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强。

8.(简答题)填空题:君子之愛人也以德,(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

参考答案: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

解析  (P65)。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

9.(简答题)填空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 )。

参考答案:教然後知困

解析  (P67)。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10.(简答题)填空题: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 )。

参考答案:教學相長也

解析  (P67)。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强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11.(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

参考答案:(P65)。“隅”本为墙角,这里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在墙角”。

12.(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参考答案:(P66)。“子”本为儿女,是名词,这里是名词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作子女。”

13.(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

参考答案:(P70)。“疑”假借为“擬”,可译为“比拟”。

14.(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

参考答案:(P66)。“何”意为“什么”,是疑问代词,作动词“歎”的前置宾语。

15.(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参考答案:(P67)。“雖”是连词,可译为“即使”。

16.(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参考答案:(P69)。“然”作代词,可译为“这样”,指代“時過”。

17.(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并说明是双音词还是复合词: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参考答案:(P61)。“社稷”是指土地神和谷神,这里是双音词组。

18.(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并说明是双音词还是复合词:今觀其禮義以抑人主之情,乃知其(社稷)之臣也.

参考答案:(P61)。“社稷”指国家,在这里是复合词。

19.(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并说明是双音词还是复合词:布帛(尋常),庸人不釋.

参考答案:(P62)。“尋常”指具体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在这里是双音词组。

20.(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并说明是双音词还是复合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P62)。“寻常”是普通、平常的意思,在这里是复合词。

21.(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并说明是双音词还是复合词:城東有甲乙(同學)者,一硯、一燈、一窗、一榻.

参考答案:(P62)。“同學”指一起学习,在这里是一个状中结构词组。

22.(简答题)论述复合词的形成特点.

参考答案:(P61)。汉语中复合词形成之前,常常是单音词的临时组合,短语中各个音节都是一个词,都有其具体词义,短语意义是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相加。只有当两个音节记录的意义发生变化,不再是两个单音节词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专指义时,单音词短语才凝固成为复合词。此外,古代汉语中,存在一些处于由词组向复合词过渡的双音词组,要注意辨识。

23.(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此吴起之(所)先见而泣也.

参考答案:(P59)。“所”表示“……的原因”。

24.(简答题)填空题: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 ),善莫大焉!”

参考答案:人誰無過,過而能改

解析  (P84)。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25.(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

参考答案:(P82)。“誣”可译为“虚枉不实,荒唐”。

26.(简答题)解释括号里的词: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参考答案:(P85)。“驟”可译为“多次、屡次”。

27.(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身將隱,(焉)用文之?

参考答案:(P82)。“焉”为疑问代词,作状语,可译为“哪里”。

28.(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参考答案:(P81)。“其”为语气词,作状语,表示委婉的语气,可译为“请”。

29.(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舉以敗國,(將)何賀焉?

参考答案:(P83)。“將”为副词,作状语,可译为“还、又”。

30.(简答题)说明括号内词的词性和作用: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

参考答案:(P84)。“諸”是“之于”的合音,“之”为代词,代“宰夫”,“于”为介词。

31.(简答题)解释括号内字的词,并比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

参考答案:(P74)。“菜”在古代汉语中专指蔬菜,现代汉语中表义范围变宽,肉等荤食也可称菜。

32.(简答题)解释括号内字的词,并比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姜與子犯謀,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参考答案:(P75)。“醒”在古代汉语中表示醉酒后再恢复正常神智,现代汉语中则把恢复正常神智都称醒,词义变宽。

33.(简答题)解释括号内字的词,并比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憂,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趨(造)于朝.

参考答案:(P73)。“造”在古代汉语中指“到、来到”。该词义在现代汉语中已不用。

34.(简答题)解释括号内字的词,并比较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楚子將以商臣爲大子,(訪)諸令尹子上.

参考答案:(P77)。“訪”在古代汉语中指君王就某事向大臣征求意见,现代汉语中泛指访问、了解情况,没有征求意见的意思,上对下的特点也不明显。

35.(简答题)古今词义的差异是什么?

参考答案:(P72)。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古代意义的消失,如“造”的“到”义古有今无;二是古今义项的微殊,如“菜”“醒”词义范围古窄今宽,“誅”词义古轻今重,“訪”古今词义特点不一致。

36.(简答题)把下面文段译成现代汉语。

晉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墙;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殺之,置諸畚,使婦人載以過朝。趙盾、士季見其手,問其故而患之。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會請先,不入,則子繼之。”三進及溜,而後視之,曰:吾知所過矣,將改之。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君能有終,則社稷之固也,豈惟群臣賴之。又曰:‘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能補過也。君能補過,袞不廢矣。”(《左傳·宣公二年》)

参考答案:

(P84)。晋灵公不行君道,大量征收赋税来装饰墙壁。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炖熊掌没有熟,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抬着从朝廷上经过。赵盾和士季看见死人手,便询问他被杀的原因,并为此事忧虑。他们准备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不被听从,那么就没有人能接续您了。让我先去规劝,不被听从,那么您再接着去劝谏。”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三次,到了屋檐下的滴水处,晋灵公才抬头看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它。”士季叩头回答说:“人谁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经·大雅·荡》说:‘事情都能有好的开头,却很少能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做到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牢固了,哪里只是群臣有所依靠啊。《诗经·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仲山甫来弥补它。’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37.(简答题)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與不穀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左傳•僖公四年》)

(一)解释文中加括号的词。

1.虞

2.女

3.徵

4.敢

5.綏

(二)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

(P80)。

(一)

1.“虞”可译为“料到、想到”。

2.“女”即“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3.“微”可译为“索取”。

4.“敢”是谦敬副词,作状语,表示委婉语气,可译为“怎敢”。

5.“綏”可译为“安抚”。

(二)

1.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是来查问这件事的。

2.用这些诸侯的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用这些军队攻打城墙,什么城墙攻打不下!

3.您如果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地方使用!

38.(简答题)古文阅读题。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于陘。

(1)“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中介词“以”的作用是什么?“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中的介词“于”的作用又是什么?

(2)“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中的“無以”是什么意思?

(3)“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中介词“以”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P80)。

(1)“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中介词“以”的作用是介绍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有“率领”的意思。“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中的介词“于”的作用是表达动作到达的处所。

(2)“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中的“無以”是“没有什么东西”的意思。

(3)“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中介词“以”的作用是引进动作的目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