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 | 成长在路上 逐梦正当时
文/半斤石头
有一个女人,我打心底里佩服,这人就是我妈。当年,从广西远嫁到广东,为了克服沟通障碍,一年之内,她已经讲着一口地道的客家话。为了适应农村的生活,一个星期之内,她就精通了犁田,耕种、挑水等农活。为了省下买毛衣的钱, 3天之内,她通过旁观学会了织不同花样的毛衣。如今,为了节省店里的人工成本,她花了半年时间,从一个只食人间烟火的家庭主妇转身变成烧焊切割不在话下的不锈钢师傅。
老妈的成长力让我惊叹不已,每当看着这个身高不足1米5,只有小学文化的女人在熟练的算账、画设计图,我内心直呼:这女人真不简单!
我问她有什么绝招,她一脸傲气地回答道:我都是看回来的,别人在做,我就在旁边看,然后自己也学着做,反复做,做得不好就多想想,多问问,慢慢地就会上手了。生活不容易,当妈妈也只能慢慢去适应,你一边长大,我也要一边成长。人总要努力去适应环境,最好的方式就是成长。
在我看来,母亲的成长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后来,我成为一名教师,在适应这个角色的过程中,我摔了不少的跟头。这时,我才开始体会到母亲的艰辛,原来,成长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看似风光的背后一定凝聚着数不清的汗水,也少不了一次次的挫败。
2018年3月10日,是我教学生涯的第一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上册的《对韵歌》。在上公开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相关的教学资源。根据网上的资料撰写了该课的教案,并制作了精美的ppt。我心想:有视频有图片,这应该是一节有声有色的课堂吖!脑海中一直设想着这节公开课将会如此的精彩。
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是错漏百出。上课伊始,音频范读的内容就与课本的不一样,我心里暗暗后悔:下载完怎么就没试听一下呢?在新授环节,过渡词生硬无趣,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指令模糊,课堂的气氛逐渐沉闷下来,一年级的娃娃兵们开始沉不住气,有些学生面无表情,有些开小差,还有些连连打哈欠,后面听课的老师也是紧皱眉头。我越上越没有底气,最后还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一个生字的教学中,后面许多教学内容都没有涉及到时,下课铃声就已经响起。整节课在不完整中了了收场,课堂的效果只能算是差强人意罢了。
课后,听课的教师提出非常中肯的意见:我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环节过渡不自然,不紧凑等等。一节课最致命的弱点都被我全部包揽,我是第一个上公开课的教师,开了一个极坏的头。第二天,第二位老师和我是同课异构,我听完这位青年教师的课,脸是红一针,白一阵,真的恨不得会隐身术,现场暂时消失一段时间。课后,当我听到教师们对她的赞扬,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不得不承认,我完败。
一个月后,开始了第二次的公开课。这一次,我比第一次更紧张,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教学过程中,我严格把控好教学环节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表现,注意了过渡语,以及板书的艺术。
一个月后,学校进行第二次公开课的展示,这一次的公开课,我在半个月前就着手准备,备课,试讲、再备课,再试讲,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有一丝的马虎,生怕再次出现第一次的悲惨结局。上课铃一响,我戴着手表,心里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把控好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的表现,加入奖励机制,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这一次的过渡语经过精心设计,简洁明了,任务指令清晰,不拖泥带水。很快,我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忘记了这是公开课,一切进展的很顺利,教学效果大体满意,上完课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发现自己竟然一身汗,但是顿时觉得满身轻松,半个月来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这看似简单的40分钟,每一分钟我都下足了苦功夫。
这一次,我也听到了赞扬,他们惊讶地说到;进步太大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只有我知道,这半个月来,我都经历了什么。我这一次我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往后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更大的蜕变成长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磨练。
是第一次公开课的痛摔使我清醒,也让我明白了成长的方法:观察、模仿、实践,反思。在观察中反思,在模仿中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多简单粗暴的道理。
我比母亲幸运,很多时候,我并不是单打独斗。我的身边总有帮助我成长的恩师。他们时常告诉我具体的方法,让我少走弯路,让我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去成长,她们就像一盏盏的明灯,帮我驱散前路的雾霭,减少我摔跤的次数。
一次比一次进步,一次比一次更自信,一次比一次更适应。逐梦的路上,需要经历成长的磨合,需要不断地适应角色的变化。
在身边经常会有这样的一群教师,他们教学经验丰富,获奖无数。却时常听到他们对我说:我要向你们年轻人学习,我们的思维不够灵活了。每每听到这样朴实的话语,内心十分感动与敬佩。原来,成长不是年轻人的代名词,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成长任务,一直在成长的路上,那才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