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之辩证逻辑

2022-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蔚海山庄三六子
在柏拉图看来,理念世界是一个逻各斯的王国,充满着理念,这些理念都是些规范、范畴、抽象的概念,具有永恒性、确定性、不变性。这样一个王国是一个静止的王国,灵魂到了理念世界就可以休息了,不用再追求了,是自由的境界,而人的精神始终处于运动和追求、努力之中,努斯精神需要不断地摆脱感性的束缚而上升。
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自由追求的世界,而理念世界是追求到了的自由的王国,但是那种王国是人的精神追求的异化形态。
异化形态就是说,凡是自由所追求到的东西,一旦追求到了以后,反过来就会成为一种束缚,成为人不得不遵循的法则。
为了起码的自由可以放弃一部分自由,这是西方法理学的一个原理,但是这个原理表明人的自由一旦追求到,对人就有一种束缚,这种束缚一旦达到绝对就成为异化,即自由变成了不自由。
在柏拉图那个时候,这样一种异化是必要的,把人的努斯精神异化为理念世界、高级的逻各斯,在当时是必要的,因为由此理性就摆脱了所有感性的内容,而以一种纯粹理性的形式得到纯粹的考察。理性只有当它摆脱了任何感性的内容、清除了一切感性的渣滓,才能得到一种本身纯粹的考察。只有把纯粹理性抽出来考察,才能发现其中本质性的规律。
柏拉图正是这样才从纯粹理念里面,产生出了辩证逻辑,而逻辑是超越一切感性事物的。
范畴的普遍性是无限的。凡是一个概念,如果你能设想它的普遍性是无限的,那它就是范畴。
所以范畴只有在纯粹的方式下才能够被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只有在这种方式之下,才能清理出来。柏拉图清理出来的范畴关系,就有这么一些,比如说,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同和异、动和静等等,这都是些很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并且他从中清理出来的这些范畴,显示出一种内在的规律性,这些范畴不是摆在那里的,而是有一种内在的规律性,都是处在运动和转化之中的。我们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是一对一对的,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在这些范畴纯粹的形式下去考察它们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种向对立面转化的本性、必然性,这是柏拉图所发现的。只有在一种纯粹理性的场合下,才能发现这种规律性。这种自我否定的辩证法在《巴门尼德篇》里揭示得非常深刻。
柏拉图另外一个晚期作品《智者篇》里面,就提出了一种积极的辩证法。就是说,任何概念如果仅仅是向对立面转化、否定自己,“一”变成不是“一”, “多”变成不是“多”,那只是消极的辩证法,那只是相对主义。
相对主义总会陷入诡辩,就是说任何事物从这个角度看,它是这样一种形象,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是另外一种形象,你从正面看它是正面,你从负面看是负面。
柏拉图认为辩证法应该在同一观点之下,另一物就是同一物,同一物也是另一物。不是要你转变立场,转变立场是机会主义,你一下转到这边一下转到那边,这不是辩证法,是“变戏法”,我们在“文革”中间深受这种变戏法之害。但是真正的辩证法不是这样的,真正的辩证法是自我否定,在同一种观点之下,这就是辩证法。
柏拉图认为不能在并列的情况下去寻求统一,必须要上升到更高的层次,那就是“存在”的概念,动和静的统一就是存在,存在既是动的,又是静的,存在的概念比动和静的概念更高。所以只有第三者、一个更高的概念才能把低层次的概念统一起来。
黑格尔所讲的合题——正、反、合。正题和反题、矛盾和冲突,然后在第三个概念中它们的矛盾得到调和。当然要达到统一,这两个概念必须运动,导致一种向上升的运动,才能找到第三者,也才能找到合题。所以合题是比正题和反题更高的一个命题。这种辩证法当然在《智者篇》中还没有展开,柏拉图只是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路、一个方向。后来的人就抓住这一点,大做文章,特别是黑格尔后来把这一点发挥到淋漓尽致,建立了他的辩证逻辑体系。
然而,尽管没有展开,柏拉图已经指出了初步的道路,就是说辩证逻辑是越来越由低级趋向高级,并且由努斯精神在其中鼓动、推动,使得对立物结合起来,这条道路就是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体系是不考虑运动的,是遮蔽了努斯精神在里面的鼓动的,但是辩证逻辑需要展示出努斯精神在里面的作用,它和形式逻辑的区别就在这里。
所以,辩证逻辑是一种自由的逻辑。通常我们说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看到辩证逻辑和人的自由、人的生存方式、人的能动性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