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风云(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前段时间本人去甘肃玩了。从兰州出发越过河西走廊到敦煌,也看了几本书,涨了很多知识。拿出来分享一下。
首先想说的就是古丝绸之路的诞生。古“丝绸之路”源起于汉代。东起长安,延渭水西行,经河西走廊至敦煌,然后分南北两路。南路出阳关至楼兰,沿昆仑山西行,经于阗,翻越葱岭,到达大月氏(阿姆河流域),安息(波斯)以及罗马。北路出玉门关,经车师前王庭(吐鲁番),沿天山西行,经龟兹、疏勒,越葱岭至大宛(费尔干纳)、康居(咸海与巴尔喀什湖之间)、奄蔡(里海与咸海间),在往西南至安息(波斯)与罗马。这条道路横贯欧亚大陆,长达7000多千米,连接当时中国、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罗马等最璀璨文明。而敦煌则是西行进入茫茫沙海前最后的补给站,也是这条道路的必经之地。
汉代丝绸之路路线丝绸之路的开辟,与汉王朝和匈奴的斗争是分不开关系的。从刘邦遭遇白登之围差点没命之后,西汉对匈奴一直是采取和亲政策,送钱送女儿求得一时安稳。汉武帝时期,休养生息近百年的汉朝决定进行反击。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意在联络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人夹击匈奴。然而此时河西走廊乃至整个西域都在匈奴的控制下,张骞出师不利被匈奴囚禁十一年才得以逃脱,找到大月氏后却发现他们已经移居至水草丰美的阿富汗北部,不愿回来与匈奴征战。于是,张骞在西域受苦13年后,于公元126年回到长安。虽然联合大月氏的目的没有达成,但是张骞了解了西域各国的情况,也争取了西域各国的支持,为反击匈奴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将来丝绸之路的开辟打下基础。
阳关烽燧即使没有大月氏的配合,汉王朝对匈奴的军事打击也是捷报频传。公元前127年,大将军卫青领兵出征,击败匈奴白羊王、娄烦王收复河套以南。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又率万余骑兵自陇西出塞,进军河西。一路砍瓜切菜,冲过焉之山一千多里,生擒匈奴昆邪王的儿子和相国,还缴获匈奴“祭天金人”。又乘胜追击,直冲祁连山,斩杀三万多匈奴人。匈奴人都望着昔日的圣山默默流泪,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此次河西大捷与之后的几次战争,河西地区被并入汉朝版图,武帝于121年设立武威、酒泉二郡,扼阳关、玉门关。又在十年后再度设置张掖、敦煌二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合称河西四郡,史称“列四郡、据两关”。并徙民实边,修筑长城,建设河西。
汉长城遗址。两千多年的时间,现在就只是一米高的土墙为了进一步打击匈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游说乌孙人东反敦煌,与汉帝国共同对抗匈奴。由于已经控制了河西走廊,此次出使西域可比找大月氏那次威风多了。张骞带了随从三百余人,各备战马两批,牛羊万头,金帛财物价值一万万钱。虽然乌孙人已不愿东反,但张骞在西域五年进一步加深了与大宛、波斯、印度以及罗马等国家的联系。张骞回国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不断派出使者往来,打开了中西交通的大门。
下方的戈壁滩是阳关故址,常常能挖出古董,所以叫做“古董滩”。现在当然不能进了。故址旁东西走向的路,便是古丝绸之路。此时匈奴匈奴也仍在西域活动,在且不少朝贡国。为与匈奴争夺西域,汉武帝于公元前108年派赵破奴讨伐亲匈奴的楼兰、姑师,俘虏楼兰王。于前104年,派李广利征大宛。大宛败降,汉朝得大宛宝马3000匹。前89年,派马通,联合西域流过降伏车师国。又先后将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以获得西域大国乌孙的友谊。在公元前72年,汉宣帝派祁连将军田广明、蒲类将军赵充国等率十五万大军与乌孙夹击匈奴,大胜。
玉门关遗址小方盘城经历了上述一系列事件,匈奴内部也出现了投降派。特别是匈奴统领西域的日逐王面对汉帝国的压力瑟瑟发抖。于是当时的日逐王先贤掸率数万骑降汉,受封归德侯。匈奴势力从此完全退出西域,其在西域的统治机构“僮仆都尉由此罢”。公元前60年,汉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统领西域。治所在乌磊城(新疆轮台),在阳关、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广大地区推行汉朝的政令,保障“丝绸之路”的安全。从宣帝设立西域都护府到王莽篡汉之前共有十八任都护,这期间虽偶有争端,但汉王朝始终强势制霸西域,维护了天山南北交通要道的局势稳定。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走过的道路,行走于东西方之间,"丝绸之路"慢慢形成并繁荣起来。
“丝绸之路”的开辟本身完全出于军事目的,即汉朝联络西域抗击匈奴。但是它带来的结果远远超过了这个目标。千年的时间里,张骞、班固、鸠摩罗什、玄奘、马可波罗等无数的使者通过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钢铁带到西方,把西方的宝石、物产、宗教、艺术带入东方。虽然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过去,但是世界永远不会忘记这些用生命行走在戈壁沙漠之中的先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