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美食

2019-05-24 每一滴骨髓,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2019-05-24  本文已影响0人  吃吃小仙

每一滴骨髓,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王朔在回忆梁左时说道,梁左好吃。炖老母鸡是他的最爱,等大家都吃得差不多了。他把那锅老母鸡端到自己面前,擦了汗,拿下眼睛,仔细捡着,一根骨头不落的放在嘴里过一遍,这梁左是懂吃的人,吃老母鸡,最好吃的是浸在汤里的那些稍微连着肉的骨头,啜着骨头里的带着汤汁的骨髓那感觉实在是太美妙。

蔡澜也说,小时后吃海南鸡饭,最好吃的并非鸡腿,而是斩断了骨头中的骨髓,“颜色鲜红,细啜之下,一小股美味的肥膏如口,仙人食物也”。

一锅好汤,关键在新鲜,怎么辨别肉是否新鲜,看骨髓,当天现杀的,和雪藏最大的不同在骨髓,现杀的骨髓鲜红,如是漆黑那就不要买了。

只不过现代人视骨髓为美味的不多,怕“胆固醇”不健康;又或吃骨髓实在不见得是件文雅的事,想把骨头里的骨髓全部吸出,这手得用上,嘴巴顶着骨头的小口用力往上吸,这吸噜声难免,因此好像就登不了大雅之堂。

家里有人骨折了,每天必买根猪大骨,家里的刀是砍不动的,真的得用“砍”,卖猪肉的拿着那把比家里厚的刀,吸口气往下一砍,但不能断了,裂开最好,骨髓不会流出,家里用热水焯一下,放到锅里煮,就加点盐巴。熟了,就这一根猪骨头可以吃几顿。

把骨头上的肉悉数剔下,撒点盐巴直接吃挺香,要么加点酱油炒一炒,也可以放着下次煮面吃,接着把骨头里的骨髓用筷子拨拉出,这猪大骨的骨头眼够大,足够筷子伸进去。第一次熬的汤,加点蔬菜,大白菜,或是香菇,就是一锅好汤。骨头继续熬,再熬个两三次不成问题,第一次没有拨拉干净的骨髓,随着水的滚沸,慢慢的流到了汤里。这时的熬出来的汤可用来下面条,或是煮咸粥,滋味都很好。

现今酒店,食肆也有一款菜叫“手抓大骨”,一块块连着肉的骨头放在盘子里,每人发一一次性手套,最好的手抓大骨,不加任何作料,盐巴足够。一根手抓大骨最好吃的不是瘦肉,而是带着筋的有点油花的肉,只是这样的手抓大骨是吃不到骨髓的,因为你实在没有那么好的铁齿铜牙能够咬破关节处,白白浪费了那么好的骨头。

很庆幸后来也有人慢慢认识到骨髓的美味,手抓大骨上桌前,把关节处切开一半的口子,骨髓不至于流出,有了缺口食客也能咬开或用手掰开。去一友人家吃饭,对方更是细心,一人一把小口汤匙,你不用唏哩呼噜的不文雅,小匙拿着往骨头眼里把骨髓舀上来,撒点香菜末,滋味真是给个神仙都不当。

家里吃鱼,鱼头肯定是我的专属,当然不是像某篇文章里写的,妈妈说爱吃鱼头是为了把鱼肉留给孩子。不吃或不敢吃鱼头的人是不会知道鱼头的美味,鱼头中的鱼云和那啫喱状的部分,应该都是鱼骨髓的一部分。大胖头鱼头适合用来做鱼头豆腐汤,从中间一切两半,加豆腐白菜煮开,可以多煮几分钟,鱼头的骨髓不好用小匙舀出,特别是小鱼头,那就只能动用嘴上功夫,把能吸的尽量吸出,最后咀嚼鱼骨头,把骨头中最后的骨髓也尽数吸出。

这样的骨髓,值得每一滴都被认真对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