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30岁,才明白要好好读书
苏轼曾有云:“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如此慷慨激昂的话语,给了多少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力量。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热爱学习的人,从小就有一种特殊的学习禀赋,对某一方面的学识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热爱。
这两天开始看《典籍里的中国》感慨万千,古人真的是胸怀大志,胸怀天下民心的,所有的典籍都是古圣先贤呕心沥血,花尽了毕生精力所著,作为古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拜读它们呢?
在这个人人都可以读书的时代,然而读书的人却不是很多,养成读书习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正是我们需要向古人学习的地方,为什么要读史书,要了解历史,要有前车之鉴,就是要现代读书人明白,珍惜时间,珍惜读书的时光。
读书,任何时候都不晚,虽然这辈子不能保证可以读多少书,明白多少哲理,不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却可以尽其所能,在有限的生命里,不负时光,不负青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确,真正会读书的时候,已经过了那个最佳读书的年龄。谁没有过在上学时顽皮,调皮呢?即使很多人成绩很好,那也都是为了成绩好而读书,根本没有带入自己的读书情感,更没有深刻去思考体会,把知识真正为己所用。
相比之下,古人的读书就大相径庭,爱书背书护书,那是何等之珍视。个个书生意气,意气风发,青年才俊能诗词歌赋,那才是很多人学习的样子。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好书,好的字词句,要用心品鉴,体会其深意。古代文学家朱熹曾有诗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的时候必要有心静,心静才能沉浸其中。
喜欢读书是有些人从小的天性,喜欢字里行间的热闹,喜欢体会黄金屋的舒适,有时候,一杯茶,一本书就是一个下午。现代科技发达,我们更应该想尽办法把手段用在读书之上。
且不说你要不要写读书笔记,要不要写作,写日记之类,多去探索新知识总该是好的,学无止境。在如此丰富的科技生活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更是给每个人提供了方便,除了可以读纸质版还可以电子版,可以看视频学习,还可以听书,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提升自己的学识,让自己的知识更渊博,看世界看问题的角度更深层。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学识少了,对待很多事情的问题都太浅薄,读书也经常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根本不去思考问题,不去体会句子的含义。
错过了初中,高中,大学,便是错过了大半辈子的学识。从今往后,对待学习的态度一定要认真,宁精毋滥,宁专毋多,不仅要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更要学以致用,精益求精,学与用结合,让更多人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