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国笔记4——中国式好人
读到157页,以下是摘录内容:
个性化自我与共生
中国人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没有自我的,他的自我至少在二人关系中才成立,并且必须是我对另一个人好,这时自我才在这个二人关系中形成。
标准的精神分析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因为精神分析的前提是来访者要有一个个性化自我,但中国人只有集体性自我。
书生和女鬼,和尚与妖女构成了中国小说的经典元素,充满活力的妖女和无欲男这种搭配比比皆是。男人都是集体主义的,他们要做圣人,他们的欲求要通过女人来表达。这样看来,无欲的圣人男找妖女有双重好处,妖女可以提出欲望,因此关系中的坏也都是妖女的,而男人可以继续做好人。(原内容不是连在一起的,我剪辑在一起,很有意思的观点)
好的关系是生命逐渐走向更开阔的世界的过程。如果在一个长期关系中,你或者彼此都越活越狭窄,那真是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你们的关系是否变成了共生绞杀?
爱情也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1=1,我们两个宛如一个人,第二阶段1+1=0,我的所有痛苦不幸都是因为你,我恨你,第三阶段1+1=2,我是我,你是你,我们在一起。
一个人从一个孩子变成一个成年人的标志,就是离开父母,并赢得独立的空间。严重缺乏自我存在感的父母,会想尽办法阻挠孩子走向独立。(这篇举了在读硕士杨元元自杀的例子,就是源于母子间无法摆脱的共生关系)
在人际关系中,亲密很重要,界限同等重要。
不管全世界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如是说。
中国式好人(这里的好和坏都是加了双引号的)
好人:特别是神,不欠别人东西,欠了就不“好”了,这种客气,从孤独中生出,继而又将他们锁在孤独中。
好人在乎的是好坏对错,而不是爱恨情仇,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道德正确的僵尸。超级好人都是孤独星球,失去了自己的活力。
好人的能量常常是内向的,没有敌意,也没有热情。然后逐渐沦为一种空壳,只有行为,但没能量流动。
坏人被人爱,好人是悲哀的存在。
好人逻辑,表达愤怒就是坏。我是一个好人,从来不给人添麻烦,可是没有麻烦就没有情感。
愿大家都能将自己的攻击性活出来。
个人思考:
虽然我不是那种无底线的滥好人,我是有自己的底线和边界的,可是我就是不愿意欠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的那种。难道这就是缺少热情和活力,从而把自己锁在孤独星球中的原因?!
不愿意麻烦别人潜意识里是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害怕被拒绝;不愿意欠了别人的,因为觉得欠了别人的会时时被别人盯着,潜意识里是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的付出吗?热爱人际交往的人,会很享受沉浸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最害怕的应该就是没有关系网与自己链接上。对于我来说却是逃避,人际关系中错综复杂的网络联系,觉得关系越简单越好,最好是互不相欠。因为大多的时候我能靠自己自得其乐。可是人是关系的产物,没有关系我们就会觉得孤独。可是关系的本质就是你麻烦我,我麻烦你,你欠我,我欠你的,互相联系的越紧密,关系也越亲密。这真是一种矛盾。
再深入地想想,我为什么喜欢简单的人际关系,我明明也很享受与人相处的愉悦。究其根本还是因为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觉得这是一件消耗能量的事情,所以才逃避。那还是因为自己没有展示最真实的自我,而是带着面具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什么?是自己的“好人”形象吗?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时也难以想的通透。
武志红的这本书看到现在,觉得核心的内容就是:成为最真实的自己,表达自己的需求,以及活出自己的攻击性。接受最真实的自己,有好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把生命活出一种伸展饱满,有棱有角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