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木岑楼
寸木岑楼原意是一寸长的木材同尖顶的高楼比。原意是起点不同就比不出高低,比喻轻重相比必须标准一样。后也比喻差距极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99501/caf1526645d0b6d3.jpg)
原本“寸木岑楼”成语是由“方寸之木可高于岑楼”变化而来的,出自《孟子·告子下》。那时有一位任国的人向孟子的学生屋庐子问礼与食哪个重要的问题,屋庐子随口答道“礼重要”。任人又问道:“娶妻与礼哪个重要?”屋庐子答道:“还是礼重要。”
随后,这位任人便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恐怕就要挨饿、甚至饿死;如果不按着那些礼节去找吃的,可能就会有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难道还要按着礼节去行事吗?再有,假如按照亲迎礼,就得不到妻子;要是不行亲迎礼,就能得到妻子,还一定要行亲迎礼吗?”这一问,屋庐子没有答出来。第二天,便去邹国,转告了老师孟子。
孟子听后,说道:“回答这个问题有什么困难的?如果不揣度基地的高低是否一致,那么一寸长的小木头也可能比顶端的高楼还要高。说金子比羽毛重,但是,岂能说三钱多重的金子也比一车的羽毛还要重?拿吃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吃的重要?拿娶妻的重要与礼的细节相比较,何止于娶妻重要?你去这样回答他:‘扭折了自己哥哥的胳膊而夺取了他的食品,自己便有了吃的;而不扭折,便得不着吃的,那么他会去扭折吗?越过东邻的墙去搂抱人家的女子,便得到了妻子;而不去搂抱,便得不着妻子,那么他会去搂抱吗?”所以这词才被用来比喻差距悬殊。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99501/9b8ca88277ecdec5.jpg)
但是换个思路考虑下,起点不同真的不好吗?不站在同一条线上,才有借力的可能,有些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啊。这当然不是说伤害哥哥换吃的或者越过东墙讨媳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嘛。
小木头放在地面上,不到一刻钟就被人踢走了,而放在高楼之上却能被人老远就看到。牛顿曾说:“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If I have been able to see further, it was only because I stood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99501/23733ea7a524112c.png)
我们人的成长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亲身经历,自我反省;一种是站在他人的肩膀上,野蛮生长。
我们的一生太过短暂,算上我们能活到七老八十,也仅仅只有900个月。而一个月你能经历多少事情呢?大多数时候,一个成长就需要花费我们几年时间,甚至一生,才能明白。如果仅仅是靠亲身经历,那可能是远远不够的,除非你能像上古大椿者那样,以八千岁为春、秋。把世间的一切都体会一遍,也许这样你可以获得所有的智慧。
乔布斯(Steve Jobs)把这种“智慧”很好地运用了,其实不论是苹果电脑还是iphone,都不是他的原创。
有一次他去施乐公司参观,发现一种GUI技术,通过一个小盒子就可以直接实现输入问题。乔布斯当时看到这个技术,就立刻被震撼住走不动道了,员工形容他回到公司后,手舞足蹈得像个孩子。
他回来之后就立马着手开发,并使它变得更加简单好用。可怜的是施乐公司还全然不知这项技术的伟大,它将改变整个电脑行业。说不好听点,如果没有那次“窃取”,现在我们还在用指令来操作电脑。
![](https://img.haomeiwen.com/i19199501/6311a0f1ddaf5116.jpg)
他自己也说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种粮食给自己吃,也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做自己穿的衣服,我们说着别人发明的语言,使用别人发明的数学……我们一直在使用别人的成果。使用人类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创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可见这理论多少有可参考的价值。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什么不好,少走弯路多借鉴成功之道,说不定人类发展史都能提速三分之一。
(MilkCynthia)一个生活的冷静观察者,专注于有温度的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