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捉知了猴印记
昨晚在依稀的浅梦里,我又梦回了故乡, 梦到了故乡的老屋,梦到了袅袅升起的炊烟,还有那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一大片金黄和一大片墨绿,伴着童年清脆悦耳的笑声,从记忆深处缓缓流出。
而最温馨的记忆,莫过于那片充满诱惑的杨树林。那些有知了猴陪伴的夏天,让我们的童年变得如夏花般绚烂多姿。
我的家乡山东高密是一处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历来素有“凤凰之城”的美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家乡,便也在此。
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那时的大人们,在田地里整天有干不完的农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完全没有闲暇时间管教我们这群小泼猴。于是乎,我们这群晒得全身如泥鳅一般又黑又滑的熊孩子们,白天优哉游哉地下河洗澡,捉鱼摸虾,晚上便呼朋引伴,打着手电筒,一起结伴进入那片期待已久的杨树林。
麦收过后,那些隐藏在地下已久的知了猴,便会在一场大雨过后,你追我赶地破土而出,这时候正是逮住它们的最佳时期。听母亲说过,知了猴和知了都是害虫,知了猴吸食大树的树根汁液存活,而知了又会在树枝枝干上产卵,被产过卵的枝干不久便会枯萎且断落在地,卵被泥土覆盖之后便再次栖息于地下慢慢发育成长。其实,对我们这群顽童而言,哪管它是益虫还是害虫,我们最关注的是又惊险刺激又难忘的捉虫虫这个游戏。
下午五六点钟的光景,一天难耐的酷热基本褪去,我和小伙伴们便结伴而入杨树林,瞪大眼睛,开始围绕着树干的上上下下仔细搜寻知了猴的足迹。一个蚂蚁窝,一个蝼蛄洞,也休想逃过我们严密的大扫荡。没天黑之前,知了猴会老老实实地呆在那个隐蔽的小黑洞里。
这个小黑洞可不同于一般的蚂蚁窝,最上层开了一个又小又黑的洞,如果这时拿小木棒一捅,突然间洞口像魔术一般变大,同时一个跟泥土差不多颜色的小东西往下一缩头、一沉,十有八九就是知了猴的洞穴。这时候便要非常耐心细致地将小拇指伸到洞穴,轻轻地把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勾引出洞,这便顺利地捉到了一只知了猴。
但是若没有十足的耐心,那只知了猴多半便会在深洞里断腿折足,变成残疾。尽管被知了猴有力而强壮的开掘前足钳得呲牙咧嘴,尖叫不已,但是看到眼前这些胜利的果实,和憨态可掬、满地乱爬的小虫虫,脸上便绽开胜利的微笑。
随着夜幕的慢慢降临,成千上万只知了猴仿佛听到一声令下,纷纷弃洞而出,它们从洞里爬出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就近找寻树干往树顶拼命爬。那些爬到半山腰的恰好被我们逮个正着,如果已经爬到树顶,那也难不住我们,小伙伴们一个个练得身轻如燕,如猴子一般便会嗖嗖地爬到树顶,毫不客气地把那只正在逃命的小虫虫绳之以法。
捉知了猴真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呢!胆大心细是必须要有的,我就曾经在掏洞的过程中碰到过癞蛤蟆和屎壳郎,吓得我半死,扔掉木棍,尖叫着和小伙伴们落荒而逃。不过天不怕地不怕的我们一会儿便折回去继续寻找战利品,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继续开挖,一边大笑一边调侃,只要不挖出来蛇就行,蛇是我们每个人最最害怕和担心的家伙。
经过一晚上的奋力拼搏,我们终于带着战利品满载而归。回家把它们用水清洗多次,然后盐水浸泡,第二天早上,让妈妈用油一炸,金黄酥脆的知了猴便成为餐桌上的一顿美味佳肴。吃着香酥可口的美味,一种劳动后的甜蜜与喜悦感瞬间溢满全身。至今想起来,仍让人口水直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找不到家乡的那片杨树林,再加之知了猴越来越少,我便去菜市场买回一斤,想让女儿品尝一下这难得的美味佳肴,顺便也重温一下儿时的记忆。可是,金灿灿的知了猴虽然被整齐地码在盘里,女儿却撇着嘴不屑一顾,筷子都不动一下,我也没有了那种口水直流的冲动。没有了捕捉时的乐趣,吃起来也索然无味。
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但是却失去了童年的色彩。当补习班成为暑期的主色调,当更多的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我不禁悲从中来。
生活在都市钢筋混凝土中的孩子们,要想拥有一群跑打玩闹的小伙伴,何其艰难?他们外出感受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完全生活在了由电子屏幕控制的“媒体童年”之中。
昔日的杨树林之上,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但同时失去的不仅是难以找寻的知了猴,更有现在孩子身上缺失的一种对大自然独有的岁月和情怀。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看到了一棵棵轰然倒地的白杨树,看到了一群群凄厉惨叫的失去家园的鸟儿,看到了环境的一步步恶化,看到了无尽的沙漠和动物留下的尸骨残骸……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个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树上又传来几声稀稀落落的蝉鸣,我的心在无尽悲凉的同时,不禁仰天长叹:绿水青山可以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永远买不到绿水青山啊!
保护绿水青山,保护我们的家园,你我共同的责任!
绿水青山,多么美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