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人如镜
观人如镜
观人如镜,见字亦然。前阵子读到一句话“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你来看花 我来看你”,不禁心头一动,就寻将着去查询了一下陌上花开的典故。说的是吴越王钱鏐与妻子的故事,钱鏐与妻子十分恩爱,妻子常年跟着自己征战四方,甚少回家。一次,妻子回娘家小住,陪伴父母稍久。钱鏐独看山花初放而有感,思念之余便书信一封,寥寥数语,却是温馨细腻。”陌上花开 可缓缓归矣“ 说的是花开了,邀妻子回来,饶是心中想念,却又不好太催促。这说了的是花开,没说的却是思念与柔情。读这样的文字,需如品茗一般,细啄一口,静静回味,方能品味出言语之下的味道。想起半年前和爷爷通电话,爷爷说山上的枣子熟了,让我们回家吃枣,我还回应着我们在悉尼也能买到枣子,只听得爷爷笑了一下,说外面的枣子不如家里的甜,现在想来,那一声笑,怕是有了些尴尬意思,这莫不是老人的思念。国人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会比较含蓄内敛一些,不太会像西方人那样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情,所以有些时候,要多思量思量那些没曾说出口的话。花开枣熟,哪里都有,但想要陪伴的人,却不是时时都在身边呢。好了,稍暖的句子赏析完了,该讲讲一些不那么暖的事情了。
前些时候,有朋友在给周围的人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她说现在的留学生群体里,有一半或以上的人有或者有过精神病,自杀案越来越多,许多都是因为忧郁症。表面上风风光光,内心里是怎样,谁也不知道,大概得忧郁症的人,自己的心理感知也变得麻痹了,不知道自己的情绪与心理是处在怎么一个危险境地。然后,她便转发了一篇文字《在国外,有20万抑郁症留学生在假装生活》给我看,读完之后还蛮惊心的,耶鲁大学抑郁症调查,45%中国留学生有抑郁症倾向。特别是看到那个自杀年代表的时候,越是觉得一个人的心里素质和调节能力是多么的重要。朋友她自己也是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哪怕现在看起来是万众瞩目的一个人,但手腕处的那一片疤痕却宣示着那无法回首的过往。朋友很热心,也很善良,自发的宣传着精神健康的小册子,也推荐周围的人去学mental first aid。也是这么一个热心的姑娘,当面给我指出,说我的共情能力太差,需要提升,不得不说,她说的很对。很多时候,我不会细腻的去感受他人的感受,大概有些时候,我的不克制与不照顾,无形中也会给了别人压力。所以,我想对周围内心敏感的朋友们说,对不住了。还有那些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朋友,谢谢你们的演出,你们演的“假装不会疼”,演得好好,我都没发觉那是假装的,在心里给你们一个抱抱吧,辛苦了。
虽然现在还搞不明白忧郁症和抑郁症有何区别,不过,倘若是把精神健康也当作一个人的话,这忧郁症或是抑郁症,大概便是先剥夺了这个人的痛感,然后再逐渐的摧毁这个人,犹如温水煮青蛙一般,人在持续的压抑中,失去了精神上的痛感与警觉性,等发现的时候,状况已经恶劣,怕已是难以挽回。治愈忧郁症或是抑郁症,需要时间、认知、理解、共情力与自我突破,但许多精神上患恙的人,都成长与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孤立无援、不被理解和不被认同的环境,而这样的人,最难实现自我突破了。记得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这本书之时,就觉得,他们或许是疯子,但不是傻子。他们中的许多人不被我们大众社会所认同,所以才会自己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安稳的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生活,也有些人,会从他们自己的小世界跳出来,用他们的逻辑与理论,来打扰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会以为他们是疯子,而于他们自己而言,他们只不过是真理的卫道者,只不过,他们所卫之道,不被我们世俗所认同。
其实,这些精神上的不安状态,和流感病毒一样,每一个人都会遇到,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别,影响人心理与情绪的深度有别。所以,不用歧视,也不用过度担心。只是当你感觉到身边的人开始变得不同寻常的时候,还请多多的理解与陪伴,而非默默走开。想必,这些陪伴也能多少帮助他人走出那些不安的情绪吧。不安与焦虑其实不可怕,怕就怕没有活力,没有情绪,连对死亡的畏惧也没有了。如果到了那种寂静时候,人精神里的痛感与警觉估计也被剥夺殆尽了。写到这里,无端的就想到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作者写了那种摧心的惨,是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压抑么。这算不算是在给人们的心灵上打上一剂疫苗,一剂对抗忧伤与抑郁的疫苗。毕竟,合上书的那一刻,大部分于书中故事衍生的情感也会随之而散,余下的只有记忆里那点忧伤而又虚幻的感觉。或许,这一点点查而未觉的感觉,便能成为以后人生对抗忧郁的种子呢,记得这一点点的感觉,留下个可以回忆的情绪也是不错的。毕竟,若不是同样站到那最深的坑里去体验对方的苦与痛,何以谈共情与理解。
昨天下午去看了韩国电影《与神同行》,在最后快结尾的部分,看哭了。一部好的电影,应当如一部好书一般,能让人去体验没曾体验过的经历与感受,或是引导与加深人对生活与感情的感悟。无疑,这是一部好电影,从电影结束后影院内响起的掌声便可知道。且不论电影中时时在衡量的正义,还有法与情之间的博弈,单凭电影结尾讲述亲情,便足矣把这部影片封上神坛。继《开心家族》之后,车太贤参演了又一部佳作呢。但愿各位看官在感动之余,能有收获了。
不管是书,是电影,还是其他人,都在和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会赞同与反对书中的观点,我们会被特定的电影情节所打动,我们会被特殊的人所吸引。这些的这些,都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交集而产生的反馈。在赞同与反对的时候,我们认清自己内心的方向。被电影情节所打动时候,我们从内敛的潜意识里发掘出自己所在乎的情感。而与人交往时,我们才知道,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人。毕竟,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对自己的认知大都不准确,我们自己以为的自己,或许并非是自己,只是自己一心想要成为的人罢了。也因为如此,与人交流,在心灵与思想上的碰撞,有同有异,才能更清楚洞见自己。释家说,观心如镜,能勘明自性。依我来看,观人如镜,也能照映己身了。
PS:
好的书、电影与人都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也能让我们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感受。
这几天,自杀的台湾作家林亦含的书在大陆出版了,网络上却是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不想多写关于作者的事情,哪怕现在想起那些她所经历的事情,都觉得是对已去之人的伤害。
作者在书的最后写道:“书写就是找回主导权,当我写下来,生活就像一本日记本一样容易放下。”
作者希望放下心中那些痛苦、忧郁与不理解,想以文字给自己打气,去对抗那些精神上的压力。只是,还是失败了,所以生命终结在了青春如画的年纪。
但作者以自身经历而作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侍奉来者。往者已逝世,以书向未来,给忧郁之人以勇气和希望,给世人以机会去理解与同情。人们可以通过这本书去理解一类人,从而改变自己与社会,这才是林亦含遗作的伟大之处。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了,谁最近从国内回来,帮我带两本书呗。有偿,多谢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