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饮食的一些思考和践行

2022-05-0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颗不变心

 

      有一天,我碰巧和一个中年女人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当然,我们之间不太熟悉,饭是各吃各的,吃饭的时候偶尔聊上几句。我发现她的饮食和其他人不太一样,她是不吃主食的,餐盘中一点主食也没有,全部是蔬菜沙拉和水果,量还比较大。另外她对高蛋白的食物摄入量也比较多,比如说牛排、羊排之类的张口就吃。虽然年纪已经五十出头了,但身材看上去还是保持挺不错,给人以健康的感觉,衣着打扮也挺有品位。当然,她是一个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在饮食方面肯定不会亏待自己,不吃主食,是她自认为饮食健康的选择。

        在这件事上我比较纳闷。虽然我自己在饮食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但正因为如此,我对饮食特别关注,前后不下五次买了饮食养生方面的书籍。以前北京电视台一个很火的栏目叫做“养生堂”,隆重推出了一位饮食方面的营养专家于康。我亲耳听他说过人体活动能量的55~60%由碳水化合物提供,蛋白质和脂肪只是辅助的能量提供者,不吃主食怎么能成呢?于康自诩为饮食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播者,前后出版了很多种图书,我买了他的其中三本,隔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翻阅一遍,每本书上都记录了类似的观点。

      所以我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是——每个人体质和饮食习惯不同,营养的吸收也不尽相同。可能对此人是蜜糖的东西,对另外一个人就犹如砒霜。中年女人不吃主食照样身体健康身材很好,如果我不吃主食的话很快就会形销骨瘦了。记得以前看过一些趣闻轶事,有关医疗机构统计:有的老年人寿命很高,但观察他的饮食和生活好像并不健康,至少和传统的健康理念不大相合。比如说有些老年人吃喝嫖赌抽样样都来,照样高寿,医学上无法解释,只能归结为心胸大、不想事、不藏事、乐天知命。说的也是啊!心态好是健康长寿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有一个推论推导出来了——我们要想通过饮食吸收营养,维持身体的健康,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就是说要心灵健康。“心灵健康”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要做到其实挺难的,现代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始终保持心灵的健康了。有人曾经说过,21世纪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物质供给问题,而是心理疾病这个“瘟疫”。这个世界上有非常多的人,即使迈入了花甲之年,精神上的疾病却反而卷土重来,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这些人一辈子过得浑浑噩噩,从未曾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水平,心灵一直处于巨婴的不成熟状态。因此精神问题,以后有可能会成为这个世界的大问题。

        回到饮食这个话题。在确保了心灵健康这个基础之后,我们的精神状态就不会受到困扰,就能够给肠胃吸收营养物质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因为医学早就证明,胃肠器官是最大的情绪器官,精神状态不佳,有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很容易影响到肠胃的正常蠕动功能和消化吸收能力。中国有句古话讲“心宽体胖”,就是对这个道理的精准诠释。我们要提高对这个世界的精准认识,及时矫正不适宜这个世界客观内在逻辑的价值观,以一切自己负责的态度,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事情,并且努力前行。在前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到最佳的状态。

      然后,我们每天要注重饮食的科学营养、健康清淡,吃自己每天用心做的美好食物。一日三餐每天都要吃,所以非常重要。仅仅是为了吃东西和为了吃美味的食物而努力,两者大不相同。美味的食物不仅仅是高级的食物和价格昂贵的食品。只要是用心做的食物,都可以称之为美味。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果不讲究,则什么都能吃。吃自己用心做的食物,家人用心做的食物,店家用心做的食物,我们要懂得品味生活。

        很多人把在厨房里面炒菜当做一件苦役。想想每天精疲力尽下班后,还要自己动手去炒菜,精力跟不上不说,烦也烦得不得了。我曾经也是如此,中午回家以后几个菜炒下来,时间都接近中午一点,炒完以后吃的欲望都没有,搞得每天都疲惫不堪。后来我改变了想法,把准备菜和炒菜分开来进行,一大早起来把要炒的菜准备好,鸡鸭鱼肉等荤菜还可以准备几天的量,放在冰箱里面冷冻起来,中午回来只要开火下锅就行了,再加上我还可以从单位食堂打一份菜回来,所以炒菜很累的情况很快得到了改变。

        我的脑海里面始终记住这句话——只要是用心做的食物,就可以称得上是美味的食物。所以我现在每天都在用心做菜,不断地反复试验和比较,炒菜的水平也得到一定的提升,这种持续的正反馈效果,给一个人行动上的自觉提供了动力。我每天都用心做食物,每天都认真吃食物,想象着这些食物转化成营养的物质,为自己的健康提供帮助。每念及此,就对未来抱有美好的希冀。

      讯飞语音输入67分钟,字数1800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