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感受到苦?

2018-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苏江同学

人类的各种行为现象,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基本上都很容易明白了。

人为什么会孤独?

那是因为我们还在原始人的时候,为了适应复杂的自然环境,就形成了群居的生活。婴儿需要依赖氏族部落的食物供养才能成长,成年人也非常依赖群落进行狩猎,

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孤独感是人体在危险环境中所发出信号,它告诉你,群居的状态才更适合应对潜在的危险。

于是,人一旦脱离群体,就很容易感受到孤独。

人为什么时常感受到苦?

佛曰,人生有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那么,人生而受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人有苦常伴,时常也会带有快乐的感觉,对于苦从何来,快乐又从何来,万维刚解读《Why Buddism is true 》时,解释得很透彻了: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 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要吃饭,要找到性伴侣生孩子,而为了加强自己生存权和生育权,我们还要打败竞争对手,还要获得声望。因此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第三,对于以上两点,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年,而忽略第二点。

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作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输的目标。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

所以说,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人的肉身躯壳仅仅是基因的载体,而它的内在动因都写在DNA的ATGC的编码排列里了。我们所有的行为使命无非就两件事:
— 求存。
— 延续基因。

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人间的苦,体现在资源的稀缺有限性,即便是资源富足的群落,资源的分配也很难公平。这种现象,一直都是存在的。

为了生存,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基因把“苦”设定为人生的主打旋律,用“快乐”作为诱饵,引导人们生存与繁殖。

为了获得能量,人的味觉把富含葡萄糖的有机物设定为甜味,把富含高热量的肉类设定为可口的感觉,而把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设定为苦味、臭味、恶心的感觉。

只要是获得对生存有利的东西,哪怕仅仅是从视觉上看到一些“对延续基因有利”的画面,比如胸大屁股大的美女,或是肌肉健壮的男子,就会分泌多巴胺,收获一种莫名的愉悦感。

快乐与苦对立,苦常有,而快乐不常有。获得“快乐”后,很快烟消云散,但脑子里却一直记着这种感觉,即,成瘾。

无论是烟、酒、毒、性、体育运动、游戏、拥有更高端的用品,人的快乐的追求没有上限。

抽过大中华,就不会再想着利群了。

大脑神经一旦获得过某些高级刺激,再用以前的刺激方式可能就变成低级趣味了。

如果纯粹追求快乐,很容易进入上瘾的死角,不可自拔。

追求刺激是个死胡同,因为刺激的阈值会不断被提高...

朋友说,“快乐”这种诱饵就像是数字货币挖矿。卖了挖到的比特币,然后更多的投入矿机,加大挖矿规模…反复循环。

人往往处于这样的矛盾之中,追求快乐是写在基因里的事情,但是传播者作为载体本身,实际上很辛苦,大部分时间很累。

如何应对精神上的这些自我感觉,大多数人是顺其自然,但现代社会变化太快,新鲜刺激层出不穷,完全顺应自我欲望很容易走入上瘾无止境的深渊,如果选择抑制它却又是反人性。

如何正确适当地疏导,面对自我,这是永恒的课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