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的成语32丨朱敦儒之“称心如意”:在洛阳真会玩,在嘉禾忧中
【成语】称心如意宋词中的成语32丨朱敦儒之“称心如意”:在洛阳真会玩,在嘉禾忧中闲
【释义】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宋 ·朱敦儒《感皇恩》:“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在北宋向南宋过渡时期的洛中地区,有八位文人名声很响,他们被合称为“洛中八俊”,其中的“三俊”最为出名,他们分别是:“诗俊”陈与义、“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
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词俊朱敦儒。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朱敦儒出生于洛阳的一个官宦之家。家境好,自然衣食无忧,也有条件读书习文,在这样的优越条件下,朱敦儒从容长大,并成为一个地道的文艺青年。
在那些神采飞扬的日子里,朱敦儒带着满腹的才华,诗酒风流,潇洒度日,从未想过科举功名之类的俗事。
花满金盆,香凝碧帐,小楼晓日飞光。有人相伴,开镜点新妆。脸嫩琼肌著粉,眉峰秀、波眼宜长。云鬟就,玉纤溅水,轻笑换明珰。(《满庭芳》)
——在香气袭人的闺房里,佳人相伴,每日都是良宵美景。
朱敦儒用酣畅的诗情和淋漓的画意,打发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
有时,朱敦儒会感觉自己就像天上那位管理人间山水的郎官,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那些所谓的富贵王侯,都只不过是过眼浮云罢了: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云券,累上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那个时候,因为在朝野广有声望,朱敦儒曾被召到京城,许以学官之职,他的答复是:我就是个麋鹿,山林才是安身之地,做官吃皇粮非我所愿。
朱敦儒于是又回到洛阳隐居地了。
朱敦儒享受着自己的快意人生,平静的小天地之外,北方金国的铁蹄正在疯狂地踏向中原。
靖康二年(1127年),京城陷落,徽、钦二帝被金兵掠走,北宋灭亡。康王赵构辗转逃到临安(今浙江杭州),暂得苟安,南宋开始。
那年的朱敦儒四十七岁,他的好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金人入主中原后,朱敦儒开始仓皇南下,逃亡,逃亡……
一路漂泊,万里飘零,再也没有了往年那种意气风发的劲头,朱敦儒有的只是无奈的叹息和满腔的悲慨。
过去的豪气和柔情只能埋藏在深深的记忆之中了:
当年五陵下,结客占春游。红缨翠带,谈笑跋马水西头。落日经过桃叶,不管插花归去,小袖挽人留。换酒春壶碧,脱帽醉青楼。(《水调歌头·淮阴作》)
登上古都金陵的城头,看夕阳落山,江水东逝,亡国之痛再袭心头: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从洛阳到淮西,从淮西到金陵,从金陵到江西,又至两广,最后在粤西泷州(今广东罗定市)一带客居下来。
【雨中花·岭南作】故国当年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楸。对葱葱佳气,赤县神州。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
胡尘卷地,南走炎荒,曳裾强学应刘。空漫说、螭蟠龙卧,谁取封侯。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
客居岭南之初,南宋朝廷曾两次派人去请朱敦儒,让他进临安城为官,都遭婉言拒绝。
绍兴二年(1132年),朱敦儒再一次被人举荐,且高宗赵构还给他授予了右迪功郎的职务。朱敦儒依然不想去,在亲朋的极力规劝下,他才勉强答应。
到了临安,朱敦儒被赐予进士身份,然后就开始了为期不长的仕宦生活,先任秘书省正字,后又兼任兵部郎中,接着又调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作为一个有着浓浓家国情怀的人,朱敦儒当然希望朝廷能与金国顽强对抗,直至赶走金兵,恢复大业。因此他选择和朝中的主战派站在一起,呼吁杀敌救国。
而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只想苟且偷安,他们非常讨厌听到抗战的声音。所以朱敦儒的呼声不仅得不到积极的回应,而且还常常会遭到投降派的诋毁,为此,他苦闷极了: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水龙吟》)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主战的朱敦儒最终因遭投降派弹劾而被免职。朱敦儒只好上书辞职,在嘉禾(今浙江嘉兴)隐居下来。
既然无力报国,那就珍惜当下,自求安乐吧。
在隐居之处,朱敦儒栽花种菜,养珍禽,育蔬果,室内还备有琴、筑、阮咸等乐器,以及各类鲜果、果脯等美味。每有朋友来访,他就乘着小舟、吹着横笛去迎接,到住处后,品鲜饮酒,弹琴赋诗,眼前赏心悦目,心中闲适快乐。
【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黄泉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人生如同一场梦,何必计较太多呢?无法施展抱负,就让眼前的时光尽可能地在快乐中度过吧。
【感皇恩】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花竹随宜旋装缀。槿篱茅舍,便有山家风味。等闲池上饮,林间醉。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
来日无多,怎么“称心如意”就怎么来吧。虽然国家已是山河破碎,毕竟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园儿”。
在看似洒脱的词句中,我们是否读出了朱敦儒心中的那份无奈?
没想到秦桧竟然还会有笼络朱敦儒之心。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为使自己的子孙能有个好老师,他选中了朱敦儒。知道朱是个清高之人,秦桧就先给朱的儿子安个官职。这样,为了儿子的前途命运,朱敦儒只好屈从于秦桧的安排,在七十五的高龄又领了个闲职——鸿胪少卿。
朱敦儒在鸿胪少卿位上没多久,秦桧就死了。秦桧一死,朱敦儒就又回到了嘉禾隐居。此时的归隐,朱敦儒心里的闲适就多了一层郁闷,因为以不向权贵谄媚而自许的他,最终还是被奸相秦桧“安排”了一把,他也因此受到了“守节不终”的非议。
四年后,朱敦儒带着这个抹不去的“污点”,郁郁而终。
还是在早年隐居洛阳期间,朱敦儒曾写过这样一首《绝句》:
青罗包髻白行缠,不是凡人不是仙。
家在洛阳城里住,卧吹铜笛过伊川。
那时的朱敦儒没有后顾之忧,没有家国之恨,生活对于他来说,那可真的是“称心如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