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婚姻育儿

读书笔记|父母的语言

2019-02-04  本文已影响0人  星晨Suki

一、关于本书

一本刷新父母很多观点的书,小孩子不是吃饱睡好就可以了,需要很多的关注和交流。

父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管家境是富有还是贫穷,如果孩子一出生就能在语言丰富、正面积极的环境中熏陶,孩子大脑的潜能可以得到最大的激发。

二、本书作者

本书的作者是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博士,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

她是希拉里基金举办的“Too Small to Fail initiative”活动顾问,也是白宫“结束成绩差距”这一倡议的发起人之一,美国“Early Language Gaps:Sources And Solutions”白皮书的作者之一。本书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三、缘起

外科医生的作者发现,两名同样先天性耳聋的婴儿在差不多年纪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几年时间过去,扎克可以在公立小学就读,智力发育与其他孩子无异;而米歇尔却只能在“特殊学校”学习,无法阅读、无法正常与人交流。

作者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个孩子的治疗结果的截然不同?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作者开始慢慢思考耳蜗植入以外的原因。最终她和她的团队发现,对孩子语言能力、学业成绩和智商有决定性影响居然是早期语言环境,而不是社会经济地位。

贝蒂·哈特与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的开创性研究打破传统思维,他们的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孩子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孩子到三岁的时候累计听到的单词量居然有3200万个单词的差距。此外脑力劳动者家庭,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接受福利救济家庭则对孩子较多地使用强制性的语句,“不要”“停下来”等。

图片来自网络

四、大脑发育的关键期

何为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对特定技能或者行为模式的发展最为敏感的时期。

举个例子,狼孩,在七八岁的时候回归人类社会到最后去世,也没有掌握人类的语言,因为他错过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比如出生有先天性白内障的孩子,在八岁后成功做完手术还是会有视力问题,因为他错过了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与“敏感期”不同,是不可逆的。

儿童的大脑在出生之后还在不断地发育中。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宝宝跟父母的关系,其中包括语言环境。在温暖和平的家庭环境中,加上爸妈抱着孩子温柔地说“妈妈的心肝宝贝”“馅儿饼好香”这样的话语,刺激婴儿的大脑产生复杂的神经元回路,从而使孩子的智力潜能达到高潮。

3岁前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最初的三年有助于构建词汇与交谈技能,同时语言为社交、情感以及认知能力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五、父母语言的力量

1、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

研究证明,父母平时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通过较多地运用数学词汇以及空间词汇,提高孩子未来数学能力和空间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

2、语言的负面影响

但是发现社会和父母对女儿的数学能力有偏见,而这种偏见阻碍了女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

语言的负面影响,当你的自我印象是一个“数学成绩不好的人”时,你就会面临着学习数学技能的困难。你的大脑会向你传达你不行的信息,在精神上对你设置障碍,以耗尽你的大脑精力。

你可能有学习数学的天赋,但是这种天赋被汹涌的自我怀疑消磨掉了。即使是数学能力很好的女孩,通常也会认为自己不如男孩。女孩子在七岁时就开始出现明显的自我定型现象。

3、培养成长型思维

相信很多家长对这个词并不陌生。成长型思维就是“努力是获得成绩的关键因素,而缺乏能力并不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放弃才是”的观念。

这就需要基于过程的赞扬,而不是直接夸“你真聪明”“你真棒”。研究者发现,三岁前经常收到基于过程称赞的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更容易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

这对于家长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家长很容易词穷,而且不符合平时说话的习惯,会让孩子觉得很生硬。小小李在完成一件对她来说是全新的挑战的时候,作为家长真的是会发自内心地欢呼,很容易脱口而出,“我的宝贝真棒”之类的话。自从小李接受了我基于过程的赞扬之后,每次都说“你真努力”。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跟我说这是你教的,不能说“你真聪明”。

给你一个白眼自己体会

我觉得,发自内心的赞叹没有必要刻意地回避,但是需要说出他们努力的地方,过程中有哪些是值得表扬的。

4、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

这也是孩子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被称为“软”实力。

这里提到“最近发展区”理论,“鼓励孩子超越其能力”,让孩子向更高层次的行为发展的方式。

具体怎么做呢?举个例子,第一种,直接对孩子说“现在放下玩具”;第二种,“玩完玩具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不言而喻,第二种说法给孩子自主权,科学证明第二句话对孩子的自我调控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与此对立的是控制型父母,用自己的权威和压力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这在短时间内孩子会顺从,但是长期来看负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会影响亲子关系,导致亲子沟通不顺畅,甚至导致青春期的逆反。

叛逆的青春期也有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在本文中先不做讨论。

5、道德观的建立

书中提到了变得善良的科学方法:基于个人的称赞。而当孩子做出了与期望相悖的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对其行为进行批评,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善良的,只是犯了一个可挽救的错误,而不是让他们觉得自己很差劲。

当然在培养孩子善良和道德感时,比父母语言更有力量的是善良的父母自身。

六、3T原则

我们已经知道,一个良好的早期语言环境对于儿童的大脑发育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书中给出了优化大脑发育的亲子沟通,即3T原则。

1、共情关注(tune in)

在3T原则中,共同关注是最细微的一条。要求父母有意识的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时机成熟,父母再跟孩子谈论他。这就是通过父母的语言来开发孩子大脑的第一步。

使用儿向语言,可以使亲子关系沟通变得容易,只有先吸引婴儿的耳朵,才能让他关注说话的内容,最后关注说话人的身份。

据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11~14个月大的婴儿一直在接受而像语言,那么它们两岁的时候,比起一直接受成人与同龄人要多两倍的词汇量,另外儿向语言的另外一个功能在于亲子关系的改善。

2、充分交流(talk more)

要求父母多跟孩子交流,不能只是零星的话语,交流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它们的使用方法。一边干活,一边絮叨手上的活,这是让其沉浸语言环境的最好方法,除了可以拓展孩子的词汇量,还能让孩子明确知道词汇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少用代词。大人有的时候都不好理解,更别提孩子了。对孩子说,“我喜欢它”,不如说“我喜欢你的画”。

脱离语境的语言,非现实的交流。当孩子大一些的时候,会用语言来描述当下没有看见或是未曾体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叫做脱离环境的语言,这是一种高阶能力。父母可以使用双方都熟悉的词语进行“脱离环境的语言”训练。

语言的拓展,是“充分交流”语境下的衍生物,指的是以拓展的方式来完整孩子的表达。

例如“狗狗悲”的语句可以拓展为,“你的狗狗很悲伤”。

言语拓展为孩子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说话方式,靠它交流,孩子可以避免被大人纠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轮流谈话(take turns)

轮流谈话,要求父母和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它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首先父母必须共同关注孩子的兴趣,然后跟孩子充分交流。成功的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等待孩子的回答,这是轮流交谈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4、第4个T,关掉电子设备(turn it off)

数字时代,屏幕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代替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

5、3T原则的实践

在数学概念、读写能力、自我管理、执行力、批判性思维、情商、创造力和毅力培养等方面,3T原则也能发挥相当的引领作用。

举一个育儿常见场景,亲子阅读。母亲拿着一本书,但是年幼的孩子可能坐不了几分钟就爬走了,或者跟妈妈抢书,这一页还没讲完要翻下一页,或者打断妈妈,自说自话。

图片来自网络

3T原则的亲子共读是怎么样的呢?父母一边给孩子读故事,一边敏锐地观察孩子,哪部分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然后作相应的调整。换句话说,“共情关注”是阅读过程的关键,不用强迫孩子

“充分交流”是第二步,不是父母一味地说,而是孩子和父母一起讨论故事情节的开展。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轮流谈话,父母给予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像故事所引发的思考、感受等,需要孩子使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寻找答案。

为什么有的家长给不出基于过程的称赞(以孩子的努力过程为核心的称赞),我觉得就是共情关注做得不够。比如孩子在画画的时候或者拼拼图的时候,一旁的你是否无聊,翻看起了手机。

如果你从头到尾在一旁看着孩子,我想在他完成的时候,你的脑中出现的不会只是“你真努力”。你肯定看见他不停地尝试,直到找到对的那块;你肯定看见他拿着画笔,画出粗细深浅不同,形状各异,甚至你发现他开始画连续的圆、闭口的圆,甚至出现头足人像画法了。

父母给孩子的称赞越细致、次数越多,孩子就越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会理解什么是良好表现。

七、总结

虽然文章提到的一些对照实验的样本有限,并不能算作级别很高的证据,但是我觉得她提出的很多观念足以让我们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中肩负着多大的责任。

教育之所以伟大和有意义,是因为她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