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首页诗词古体新风

第四十九讲:中唐诗之女性诗传学诗班讲稿

2018-11-12  本文已影响5人  费蜡斋

自有人类以来,就分男女啊。虽然我们的印象,无论政治、军事、思想、文学,多是男人的历史,实际上女子在这些领域从未缺位。

但是,男女体质和思维毕竟是有极大区别的,所以在大多数社会领域,男人是占优势的。

尤其思想界,从历史上看几乎没有女人的事儿。

可能思想界更需要的是冷静的逻辑思维,而这方面女性确实不甚擅长。

这一点,也反映在女性的诗歌作品中。女性作者的诗歌,往往更注重家长里短,儿女情长。

当然,这个听起来蛮有道理的说法,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

也就是说,在人类文明之处,在诗歌起源的初期阶段,男性诗歌和女性诗歌,在风格上的差异几乎是看不到的。

在诗歌史上,女性诗歌出现得其实非常早,可以说有诗歌那一刻,就有女性诗人。

这也好理解,因为诗本来最初就是歌词,而演唱恰恰是女性的特长。

但是,女性诗和男性诗在风格、题材上有了明确的分野,却是历史事实。

大家能不能想到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于在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条件和环境的发展,性别差异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男女在社会分工上,形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种状态。

男人更多地参与广阔的社会实践,而女性则更多地退居到为男性社会服务的地位。

广阔而复杂的社会实践,使得男性的思维方式更加缜密、冷静,思考领域更加侧重社会大事件。

相反,女性更多关注家庭生活的小圈子,更多地关注个人私情。而情感细腻,多情善感,思维精巧、观察精微等这些女性特征,也给女性诗歌带来非常突出的特点,而有别于男性诗歌。

这当然只是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并不能因为有很多特例而改变。

在诗歌的早期,至少我们从《诗经》里就已经发现了大量女性作者的诗。

但是,我们在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其实并不注意哪些是女性作者的作品。这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女性诗其实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自身特点。

我们只能从内容上、口气上,而不是风格上,进行鉴别。

比如,有些诗歌明显是以女子口味来指责男性,或者向男性表白,我们才以此推断这首诗是女性诗。

但在语言风格上,并不能看出男性作者和女性作者有什么特殊不同的用法。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代还是如此。

比较早的才女,比如蔡文姬的诗,居然有着汉乐府的那种冷峻、刚健,说是出自男子之手也很未必让人怀疑。

然而,女性社会地位的下降那是远远早于汉代的。这说明,男女社会地位在文学作品上的差别要滞后于现实社会。

我们可以说,在唐代之前,即便是女性作者的诗,实际上也只能视为诗歌中的一部分,而并非特殊的组成部分。

进入唐代,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唐代物质财富积累丰富,而社会文明超前进步,从而制定了一些国家层面的特殊政策而导致的。

可能有人不知道,唐代之前并没有针对性别差异而制定不同的国家政策的先例。

社会分工和政治参与程度,不是人为规定,而是自然形成。

到了唐代,为了表现对女性的关照,国家层面出台了一个特殊政策,就是豁免了全社会女性的赋税。

当然,政策制定者未必是出于对女性的尊重啊。

而是唐代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的人去就业了,而女性就被先行“失业”了。

这种失业是有社会保障的,就是必须由男性来养活。

这个政策听起来蛮不错是吧?

但造成的后果是,女性的赋税权被剥夺,就意味着在社会上没有权利发声。

女性工作权被剥夺,就意味着女性社会地位的降低,从未完全沦为男性社会的附庸。在具体女性的表现上,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庸。

这个现象啊,当代主张女权的人士,一定要留意啊。有时候看起来不错的政策,很可能带来正好相反的效果啊。

当女性不需要工作,且不用担心生活来源,只需要岁月静好地生活的时候,女性闲情就被激发出来了。

尤其一些高门大户,女孩子是要参加家庭学校,学习文化知识的。

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吃了喝了没事干,全社会流行的诗的创作,就成为女性社会的一个高雅玩具。

这个政策的影响力到了中唐彻底爆发出效应来,中唐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各种身份的女性诗人。这种女诗人的集中出现,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

我们讲中唐诗,不得不讲一下中唐诗里这个特殊的诗人群体和特殊的诗歌作品。

唐代人的诗歌修养非同一般,写诗几乎是有点文化的人的基本功,甚至可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诸位穿越到唐朝,就你们现在的作诗水平,基本属于文盲阶层。

要说唐代女诗人,不得不追溯一下,比较早而且出出名的诗人,大家知道是谁吗?

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武则天。我们看一首武则天的诗:

武则天: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即便有人不知道这首诗,但“看朱成碧”这个成语,总该知道吧。

这个成语的出处就是这首诗。

据说这首诗是武则天做尼姑时,写给情人皇帝的。

有传说武则天的诗,基本都是上官婉儿代笔的,认为武则天不会有这么高的水平。

其实,就这首诗来看,这么私下的情感经历,恐怕别人代笔不得。

并且,写诗这种末技啊,在唐代那种全民参与的氛围里,谁不会来几首呢?更何况武则天这样有着良好学习环境的人呢?

上官婉儿倒确实是一位有地位的诗人。

上官婉儿的诗坛地位,并非以作品撑起来,而是有两个大事儿。

一个是她的祖父上官仪。上官仪是对格律诗的形成有重大贡献的,这个我们之前讲过。

这个贡献就是总结了对仗的规律,规范了对仗的方法。这一点,直接被格律诗所采用,并成为格律的一条法则。

对“对仗”的贡献,上官婉儿也居功甚伟,她在祖父上官仪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规范,使得对仗这种手法更加成熟、细致。

另一方面,武则天时期的宫体诗人非常活跃,经常开诗歌趴体。

大家喝酒聚会,吟诗作赋,并且还有高诗歌比赛。

诗歌大赛的评委,往往由上官婉儿担任。

上官婉儿是时政的直接参与者,她的诗更多地表现出男性特征,或者说没有明显的女性特征。也就是说,我们单独拿出来,说是男性诗人的作品,也看不出什么破绽来。

我们看一首。

上官婉儿: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选一)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这是一首应制诗,就是随驾游览而作。但这也是一首风景诗,写的是皇家游园的风光。

“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这样的句子,非常具有唐诗的风韵,绝对是好句子。

但我们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女性化的特征。这和上官婉儿的政治视野有关。

说是和政治地位有关,其实也与社会环境有关。女性地位的真正下降,其实在中唐才体现出来,在初唐、盛唐,女性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区别对待,所以诗风也看不出男女之别。

玄宗时候有位妃子叫徐惠,玄宗去世后郁郁而终,时年才二十五岁。

我们看徐惠一首诗,真的是巾帼不让须眉。

徐惠:秋风函谷应诏

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

偃松千岭上,杂雨二陵间。

低云愁广隰,落日惨重关。

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

徐惠尽管有一些比较缠绵的诗,但这种豪放得好像边塞诗一般的诗所占比例却不少。

这里面的社会原因啊,说起来也话长。

魏晋时期啊,整个社会都处于散漫氛围之中,经学已经彻底落寞。大家都知道魏晋名士风范,其实这种作风并非男性所专属。

也就是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女性的开放程度,说出来会让大家惊讶。

这种开放,和诗经时代的原始状态的开放还不同。诗经时代是懵懂初开,男女之防的意识本来还没有形成。

而魏晋时期早已经历了文明的发展,那时候是女性开放有着故意、特意的行为艺术的味道。

中唐的经学复兴,加上女性政策的效应出现,男女之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女性作诗,往往视为大家闺秀的闲情。但一般家庭,还是限制女性作诗的,认为这种情感化的作品,是非常危险的。

《初学记》,这是皇家的女性教材,里面就有诗歌的内容。但到了中唐,士大夫们对女性写诗就开始排斥了。

忘记是哪位大臣了,最初他的夫人写诗很好,一些应酬场合,还替自己的丈夫写诗。

后来这位大臣看到诗里写得卿卿我我的,感到太丢面子,就把夫人的诗集全部烧掉了。

这个故事啊,反映的是中唐以来对女性作诗这件事的社会认识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男性社会开始抵制了。

当然,这种抵制主要是针对家庭成员,别家的女子作诗还是很受欢迎的嘛。

在这种观念下,良家女子的诗歌作品很难流传出来,也很难被主动推广。

所以,中唐的女诗人大多身份特殊。

怎么个特殊呢?

一类女诗人是女冠,也就是尼姑,或者是带发修行的女性。

一类就是歌妓,各种身份的歌妓。

当社会不要求女性赋税和做工的时候,女性就成为一定程度的自由人,她们有机会就要寻乐子。

所以中唐以来,一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有去尼姑庵修行的习惯。

其实这种修行,往往只是一种幌子,其真正的目的是追求像男子那样的社交生活。

有一个著名的李冶,小时候就露出了诗才,她的父亲看到她写的诗,非常忧虑。

李冶在五六岁的时候,随父亲游玩,看到蔷薇,父亲让她写诗,她写的是:“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她父亲当时就惊讶了,认为这个女孩子大了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主儿。

果然,李冶这个官家女子,稍大就出入寺院,结交男僧。

由于容貌出众,才华横溢,写诗比男子还好,一时名声大振。

当时的士大夫、文人们也喜欢到寺院去游玩,其实多是去找这些女居士。

李冶是社会交往非常复杂,简直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唐的很多诗人,都是她的好友。这种好友,是现实中的好友的,并不是不见面的微信好友啊。

李冶的故事很多,如果她是男子,一定成为一个风流才子被人传颂,进入中唐诗的诗人群体。可惜,是位女子,这种做派并不被社会所认可。而她自己的对两性生活的不掩饰地追求,给她带来了很多朋友,却得不到尊重。

不过,平心而论呢,李冶的诗才确实了得,单看她的诗,绝对在中唐是入流的。

李冶的诗,主要是交际诗,迎来送往那种,我们看一首送给陆羽的。

陆羽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吧?

对,就是茶圣陆羽。

李冶:湖上卧病喜陆羽至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李冶生病在船,陆羽来看望她,于是写了这首诗,大家瞧瞧,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这就是一首非常普通的好友相聚的诗啊,如同李白写给孟浩然、杜甫写给李白一样,自然而然,毫无扭捏之处。

可惜,一个女子,和众多大老爷们儿打成一片,你写得越情真意切,越是嫁不出去啊。

别说唐代,就是现在,这样的女孩子,就是天大的才华,你放心娶回家吗?

好在,李冶本来就没打算走寻常路,人家就是个性解放,怎么舒服怎么来。

李冶的诗,好多是透出了女性诗的特质的。

什么是女性诗的特质呢?

这个我思考再三,思考很久,只能感觉到,却很难说明确。

尝试说几点吧。

第一个就是语言散淡,不求雕饰,写来轻松随意。这是没打算流传于世,也没有功利目的的性情所致,因此显得风流闲适,不计名利得失。

第二个就是构思精巧,总是能从难以想象的小角度来看观察,用一些难以想象的小心思来措辞。读来总有“怎么能还能这样”的新奇感。

第三个就是立意的设计,角度非常独特,透着轻盈、俏丽、伶俐。

这三点,是我总结的诗歌的女性特质,未必完整和准确,仅供参考。我们看李冶一首,体会一下。

李冶:偶居

心远浮云知不还,心云并在有无间。

狂风何事相摇荡,吹向南山复北山。

唉,这样的诗啊,总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感觉是非常女性化的。

李冶的《八至诗》,也透出这种感觉,不同的是还有对人生的感悟。

李冶:八至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我在写《诗传》的时候,有两个特别的专题,一个是《打油诗传》,一个是《才女诗传》。

阅读了大量的才女诗,把内心搞得非常难过。这种淡淡的忧伤,是非常具有穿透力的。

用薛宝钗的话说,那是“最能移人心性”啊!

不过,李冶的诗能供我们在讲中唐诗的时候提到这么多,并非这些女性化的特征,而恰恰是其中的男性特征,那种偶然的豪气和散淡。

诗风疏朗豁达,意境开阔,思出闺阁,却并非女子情致,这是我对李冶诗的评价。

心情不爽,讲不下去了。

休息一下,休息一下。

怪不得唐代那些诗人们喜欢李冶,这样才情的女子,真是千载难逢,得见一面,三生有幸啊。

不说她了。下一位,薛涛。

薛涛,字洪度,本是首都长安人,也是官宦之女,大家闺秀。

父亲得罪被贬,死在被贬之地,成为孤儿,随母亲到了成都,无法生活,就如了乐籍。

乐籍,就是进入文艺行了啊。

唐代是户籍制度,是很封闭的,军籍、乐籍,都是不能随便更改的。

唐代的歌妓,分这么几种,在这里补充一下。

一种是皇家歌妓,是专供皇宫演艺的。

一种的军妓,是军队的演艺团体。皇家歌妓是国家文工团的话,军妓就相当于军政文工团。

还有一种的高官的家妓,就是大官僚家里的文工团。

另外就是一些入了乐籍的民间团体,像西安、洛阳都有“教坊”,就是供这些人演艺的场所,属于体制外的文艺工作者。

最低等的,是连教坊都进不了的,民间非法执业者,这部分人呢到处流浪,是民间歌舞厅的主要演员。

薛涛,当时入了乐籍,成为成都节度使的军妓。

由于才貌双全,诗名远扬,多任节度使都很器重她。

唐代的歌妓,和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他们是属于卖艺不卖身的纯文艺工作者,有男有女。

比如著名的李龟年,就是杜甫的老朋友,就是一名皇家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啊。

不过,女性文艺工作者也往往成为高官的玩偶。当然,这里面也有这些歌妓自己的性需求的原因,并非完全的胁迫不得已,所以实际上还是保留着个人尊严的。

薛涛就是这样一位歌妓,由于她深入军营,与高官来往密切,再加上家世的原因,所以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

甚至在一些军机要事上,还偶尔能参加一下意见,这就有异于一般的文艺工作者了。

薛涛的这种身份和环境,使得她的诗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而并非娱乐之用,这也是薛涛能成为中唐一位值得一提的诗人的主要原因。

元稹,在三十一岁的时候,慕名来到成都。

才子佳人相见,情投意合,相伴三个月,非常愉快。

元稹还做出了男人的承诺。

但这种渣男,离开成都后就忘记了这件事。真是渣男啊。

薛涛在失意之时,有一首诗专说此事。

薛涛: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又北飞。

这种失望的心情,大家都好好体会体会啊。

而在两人分别的时候,薛涛写的赠别诗,是多么地一往情深:

薛涛:赠远

芙蓉新落蜀山秋,锦字开缄到是愁。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

“闺阁不知戎马事,月高还上望夫楼。”唉,元稹真他妈的渣男啊。

中唐时期,成都所在其实是边境,西部的边缘民族势力渐渐强大起来,成为成都的外患。

成都有一座筹边楼,是节度使李德裕所建,经常在上面大宴宾朋。有一次让薛涛作诗助兴,薛涛比将领们更加心怀国事啊,就写了这种著名的《筹边楼》。

薛涛:筹边楼

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

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

这首诗气势雄阔,很有李清照诗的味道。

第一句说的是,站在高高的筹边楼上,一眼望去,云和鸟都在眼前,平视可见。但八面的窗外,都是慢慢的秋色的萧瑟。

这是写筹边楼之高,和环境的危机。

第二句,写筹边楼的气势,对西南诸州都形成了压迫、威慑之感。这是写将士们还是蛮有势力的。

第三句则劝诫大家不要掉以轻心,第四句说出原因,站在最高楼,就能看到边境上的敌人啊。

可以说,这是薛涛最好的诗,也代表这中唐时期四川境内的诗坛最高水准。

薛涛这个人有才有貌,心灵手巧。根据四川的造纸工艺,进行改造,制作了一种彩色的纸张,非常女性化,用于自己写诗之用。

这种纸,被称为“薛涛笺”。

制作薛涛笺所取水的井,被称为“薛涛井”。

薛涛井,现在依然是成都的景点。薛涛笺,应该申遗啊。

清代有个学者,为薛涛写了一副对联,作为本次讲座的结尾吧: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栏,占一楼烟月,要平分工部草堂。

那些男诗人,死就死了。这些奇女子,应该被好好纪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