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之《学而》篇

2023-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han满天星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一第一章的前两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设计诸多方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主要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悌是仁的根本,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悌,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悌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泛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子曰:“道千盛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日寸。”这章的内容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孔子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的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子曰:“弟子仁则孝,出则悌,谨而言,巩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言、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于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治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后面几点,即使他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中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这章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就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的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住,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在了解别人的过程中,也是别人了解自己。

《学而》篇主要讲了孔子求学的态度,处世的态度,个人修炼的态度。他认为学习应该自觉,每天求学不亦乐乎;在学习和修养方面,他认为得以为首,智育次之;为人要谦虚谨慎,每天自省,力求不断进步;要不断的修炼自己,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形象,作为君子,饮食住行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不断修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