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三国》

三国人物评论之刘备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37人  飞岩文轩

        陈寿评刘备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从卖草鞋的小贩,历经艰难困苦,最终成为了一国之君,三足鼎立的重要一足,可谓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刘备礼贤下士,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三顾茅庐。诸葛亮原本打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是后来因为刘备三次“屈尊”前往,让诸葛亮感激不已,于是答应为刘备奔走效劳,在南阳隆中的茅庐当中,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提出了立国纲要。刘备的求贤若渴,还吸引了不少武将与贤才,如赵云、魏延、孙乾、糜竺等,其中不少人与刘备一起南征北战,为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宽厚爱民、以民为本。曹操攻打新野县城时,刘备不惜放慢行军速度,也要带上百姓同行。有人认为,追兵在后,性命难保,刘备是多此一举。我认为此言差矣:在人们心目中,曹操是篡夺权位,刘备是兴复汉室;曹操是奸雄,刘备是枭雄;曹操凶残急暴,刘备慈善宽仁。曹操在徐州大肆屠杀百姓,使得新野百姓对曹操闻风丧胆,都自愿跟随刘备。刘备此举,虽然拖慢了行军速度,但是赢得了人心。刘备既无天时也无地利,那么,人和便是他建立蜀国大业的根基,去人和,则刘备亡矣。
        刘备处事周密、行为谨慎。当初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之时,听到曹操将自己与他并列为英雄,巧妙地用“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掩饰了自己闻言失箸的缘故,给了曹操胆怯懦弱的假象,使曹操放松了警惕,也为他后来逃离曹操打下了基础。
        但是,“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刘备既得卧龙,也得凤雏,却仍无法安天下,何也?其实刘备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刘备作为一国之君,过分看重仁德、过分看重情义,有时也会给国家带来灾难。当初陶谦三让徐州与刘备,刘备才勉强收下,但后来又将徐州让与吕布,错失了治理发展的机会;后来刘表想将荆州让与刘备,刘备依然坚决拒绝接受;后来蔡氏姐弟违背刘表遗愿,私立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刘备又拒绝以吊丧为名智取荆州究其原因,只是为了一个“义”字。须知,荆襄九郡地域辽阔、兵精粮足,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刘备居然将荆州拱手相让,为小义而舍大利,最后不得不携带百姓仓皇出逃,背上了“刘备借荆州——一借不还”的骂名,也为后来关羽败走麦城埋下了伏笔。关羽死后,刘备又一意孤行,执意讨伐东吴,最终损兵折将,在彝陵之战中元气大伤,再也没有和孙吴、曹魏一争天下的能力了。
        诚然,《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有功也有过。但是,他白手起家,从一介草民到一国之君,这其中的故事,仍让人们深深地敬佩。而这,也不枉他“一代枭雄”的名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