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应不应该归还荆州
不应该,我的理由很简单: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
自从遇到诸葛亮后,刘备终其一生的奋斗目标就践行诸葛亮的隆中对,荆州和益州是刘备集团成就霸业的基石,荆州的丢失,使得这个计划彻底流产,也是蜀汉帝国最终走向灭亡的根本原因。
不该还荆州的原因很简单,但我更想谈谈刘备、关羽为何失荆州?
再进一步论述这个话题之前,我要先给大家说明一下我个人的历史观。我认为,历史是有绝对的真相。真实的历史是客观唯一存在的(这块先不考虑平行宇宙理论)。但在录像技术发明前,我们不可能找到某一件事情绝对的真相。为什么?因为这本身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你不可能完整的记录一个人说过的全部的话语,做过的全部的事情,总有所疏漏的。
第二就算你真的做到了,但只要你一表达,大脑就会对其进行加工,而每一次加工都会使其离真相更远了一步。
所以我们得不到历史真相并不是说有哪些心怀不轨的人为了一己私利篡改历史,其实根本就不用刻意篡改,仅仅因为信息不全面,记录不完全客观,就可以让完整客观记录真实的历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对历史的态度就是:我不在乎这个历史事件是不是绝对真实的,我只在乎它是否符合在内在的逻辑关联。
我学历史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出于兴趣,第二个目的是希望能够从历史中学习到某些智慧,对自己生活有所帮助。那么只要这件事情它在逻辑上是讲得通的,我就承认它是真实的,这就足够实现我这两个目的了。
因此,我绝对不会说类似于“我讲得事情是真的,你讲的是假的”这样的话,大概率上咱们都和真实的历史有偏差,没有人说得是完全符合历史事实的,计较这些没意义,我只和你谈这件事情逻辑上是否连贯。
比较巧的是,历史学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不同历史版本中,找出来最接近事实的版本或者推理出最真实的情况。他们的工具之一也是逻辑。所以一个好的历史学家通常也是个逻辑大师,看他们的历史著作,分析的也是相当严密精彩,鞭辟入里。
当然了,历史观这种东西它就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个性质,都是具有非常大的个人主观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这玩意儿也没有什么简单的对错之分。所以你不认可别人的历史观这很正常,很自然,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会对其进行补充和进一步论证,但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只是为了使其本身更加的完善。
现在进入正题,接下来我的论述都建立在一个我认为符合逻辑的真实历史情景之上。当然它和真实的历史情况肯定是有出入的,我只是尽可能的保证逻辑上的正确。如果你要质疑我,就指出你发现的逻辑上的错误。如果你要进行自己的论述,就也建立一个你认为符合逻辑的真实历史情景,在这之上进行论述。
结论我先放在这,荆州之战,关羽不败,东吴不胜,天理不容。
先交代一下事情发生前的历史背景。
赤壁大战后,刘备占居荆州,随后进军益州。经过一番苦战,取得了益州的统治权。与此同时,曹操击败马超,讨伐张鲁,占领了汉中,居高临下直逼益州。但可惜他并没有听从司马懿的建议继续进攻,而是班师回朝留下张颌和夏侯渊来镇守。三年后,刘备法正进攻汉中,黄忠奇袭定军山,斩夏侯,败张颌。汉中从此成为刘备的地盘,守住了益州的咽喉。
这一战的意义在于彻底粉碎了曹操想要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的大业。至此到死,曹操都没有再主动去进攻和扩张。而是回头继续夺取权力,称魏王,为曹丕后来的篡位做铺垫。
在刘备取得汉中之后,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刘备法正再次起兵进攻曹操,出兵祁山,走得是和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一样的进军路线。而且又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刘封、孟达占领上墉,咬下了曹操一大块肉。在这个时候刘备才命令关羽北上进攻樊城,如果把这些地方全部拿下的话,刘备和关羽就可以合兵一处直取中原,隆中对的愿景离实现就剩一步之遥了。
故事到此正式展开……
先说直接原因:在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战略失败,导致关羽被南北两线同时夹击,这是兵家大忌。这是关羽失败的最直接的一个原因。
根本原因分三块讲:
1、刘备集团方面。当时的刘备集团可以说已经发展到了巅峰时刻,取得了荆州和益州,又由于曹操的失误,连克汉中。此时对《隆中对》的践行已经到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最后一步。关羽就是这个上将。刘备法正他们他们从汉中进军,刘封孟达进军上墉,关羽从荆州进军直逼许昌,把曹操逼的差点要迁都。
在水淹七军之后,关羽继续进军。有人说,关羽为什么不见好就收?那是因为关羽的战略目标是要和刘备合兵一处,一旦退兵不仅之前的战果全丢,而且刘备也会陷入险境之中。后来的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而且就算东吴不出兵,关羽若战败退兵,荆州也许还能保得住,但上墉三郡也肯定要失守。
此时最危险的敌人出现在了荆州的后方……
在这之前,东吴已经发动奇袭夺取长沙三郡,这为后来全面夺取荆州打下了一个跳板。由于当时刚取益州,立足不稳,曹操又占据汉中,兵威压境。受形势所迫,刘备方面暂时没有能力把这长沙三军给夺回去。为了对抗曹操,只能再次和孙权结成同盟。这是没办法的事,但刘备诸葛亮也对防守荆州做了充足的准备。
首先是定下“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条战略方案。关羽对此没有擅自决断或更改,他只是负责执行的,不否认在落实方面确实有很多问题。但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鲁肃执政时期他也这个样子啊。重要的是孙权夺取荆州的时机已经到了,结果是孙权单方面撕毁条约发动战争。这不是关羽单面想不打就不打的。
其次对于荆州方面的保护,除了派重兵把守之外也留给关羽大量的人才辅佐,其中最厉害的是荆州马良马季常。马良,荆州人士,诸葛亮的同学。当地人们这样形容: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而且马良不仅是诸葛亮的左膀右臂,还是公认的未来诸葛亮的接班人。所以你看诸葛亮刘备都把这么重要的人物放到关羽身边辅佐,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努力了。
只可惜关羽不怎么听马良的话,这就很尴尬了。尽管如此,吕蒙偷袭荆州时还是挑了个马良不在的时候下手。在后面的战斗中,吕蒙试图封锁荆州和益州的联系,但被马良给阻止了。如果让吕蒙成功,所有人一块完蛋不说,到时候荆州全部沦陷了刘备都不会知道。所以因为马良的英勇,不仅给荆州守军留好了退路(虽然关羽没走),更及时通知刘备让其撤军,防止徐晃回兵夹击刘备造成更大的损失。
后来在夷庭之战中,马良舍命救主,命丧火海。诸葛亮感念其人,把他的五弟马谡作为自己的接班人培养。可惜马谡之才智远不及他的二哥,最终也兵败被斩。
最后在外部也做了增援的准备。刘备在命令关羽进军前,已经派刘封、孟达占据上墉,拥有数万兵力,随时可以前往荆州支援。但没想到,虽然刘封和关羽不合,但刘封居然背叛了关羽,侄子把叔叔给出卖了,这个任谁也想不到。而且关羽战败,荆州一丢,上墉随即就会失守。这完全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没有人会想到刘封竟如此义气用事。刘备在这次用人方面确实有所疏忽,只考虑了战争因素而没有考虑人际关系,但事情的结果还是大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计。
2、孙权集团。刚刚说了刘备集团有哪些失误导致了荆州的失守。现在再说一下,孙权集团凭借哪些优势取得了荆州。长期以来,东吴孙权谋取荆州之心不死。算上这次,与荆州方面一共打了五战。
第一次是在赤壁之战前,刘备还客居在荆州刘表门下,孙权闪击夏口,斩杀黄祖,在荆州的东边门户上咬了一个血淋淋的大口子。而刘表此时已经一病不起,荆州已危在旦夕。如果再多给孙权一点时间,把荆州拿下也是没有问题的事。不巧的是,这时在北方有一个像太阳一样的男人把目光投向了荆州。于是孙权第一次夺荆州就失败了。
第二次是赤壁大战之后,乘胜追击曹操进取荆州。只不过周瑜被诸葛亮忽悠,去和曹仁硬刚,结果损兵折将,然后刘备集团捡了便宜。
第三次是刘备集团刚刚站稳荆州,准备谋取益州的时候。当时还在东吴的庞统,给周瑜献计假道伐虢谋取荆州,著名的一花开三朵的毒计。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给破了,双方差点展开大战。
周瑜死后就到鲁肃执政时期,鲁肃和刘备集团一直往来友好,没什么冲突。
第四次是鲁肃死后到了吕蒙执政时期,采取积极进攻策略。先礼后兵,奇袭长沙三郡,打开了荆州的门户。这时刘备刚刚站稳益州,马上率大军从益州回来与孙权决战。只不过当时汉中和江南同时受到曹操的大兵压境,两家只能暂且罢兵。但长沙三郡的丢失也为后来关羽丢荆州埋下伏笔。
第五次就是关羽丢荆州的那一次。东吴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把队手关羽也给摸透了,而且还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那岂有不胜的道理。
3、曹操集团。最后在提一下曹操集团。对于曹操来说,当时已经进入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虽然遭遇了水淹七军、于禁被擒的惨剧。但曹操集团仍然决定要把战斗进行到底。在以文臣司马懿,武将徐晃的领导下,集结大军力战关羽。打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但就是硬生生的拖住了关羽的前进,并消耗其大量的有生力量。而关羽军团的士兵的身体和精神也已经到了极限,很快就在荆州失陷了消息面前彻底崩溃。
所以我说,荆州之战,关羽不败,东吴不胜,天理不容。
至于说刘备为什么没发兵增援关羽?这个问题看看地图就行了。当时刘备的军队是分两路进军曹操,一路是刘备本人在汉中,现今的甘肃地区。一路是关羽在荆州,现今的湖南湖北地区。他们两个正好把河南、陕西这些地盘夹到中间。但问题是孙权是从江苏、安徽那块过来的,这让刘备怎么救?根本没法救。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刘备和诸葛亮为了保护荆州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事情的发展可以说确实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
不过虽然荆州保不住了,但不代表关羽的命也保不住。关羽本来是可以逃的,刘备也是命令他马上回益州。但关羽没有逃,选择了以命相博。对他来说,这个世上有很多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方说信仰,兄弟情谊,忠诚等等。关羽没有逃,他转身冲向死亡和胜利。所以说,关羽并非战败而亡,是为他一生所追求的事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赢得朋友和敌人的尊重。
当关羽拿到刘备送来让他回来的命令时,他泪流满面,说道:“大哥,云长怕是要第一次不听你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