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俄战争屠城旅顺,英布战争血洗南非
时间:1900年前后
空间:东北亚和非洲南端
2010年南非世界杯让整个世界熟悉了有着彩虹之国美誉的南非国旗。国旗左侧的黑色三角形是图案的起点,代表着黑人曾经是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主人;且主要由桑人、科伊人及班图人,三个土著民族组成。与小小的黑色三角相间的是两条醒目的白带,代表着当今处于南非社会主流的两类不同类型的白人。一条白色带子代表最先来到南非的以荷兰人为主的欧洲殖民者。另一条白色带子代表最后来到但却成为真正统治者的英国殖民者。而向右平躺横贯国旗的“Y”算是人们对南非不同民族一起走向未来的期望吧。国旗的颜色则代表了南非人文和自然状况等丰富内容以及对一段痛苦历史的永久记忆。黑色代表黑人,白色代表白人,蓝色象征南非三面环海,绿色象征大地,黄色是钻石和黄金发出的光芒。而最深刻的记忆就应该是旗帜最上端的一抹红色了,它让人们随时想起用鲜血写就的南非历史。
从最初的荷兰人入侵到“英布战争”,作为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分界点,在南部非洲广袤土地上,在一场场不义的殖民战争中,黑人的鲜血化作了今天美丽、滴血的彩虹。
1488年,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以礼貌的方式拜访了非洲东部的半个世纪之后,葡萄牙人首次越过了南非最南端的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人开通直通印度的新航路;拉开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序幕。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非的开普敦海湾为了向往来船只提供后勤补给,建立了最早的供应站。之后,依靠先进的武器,荷兰人开始向陆地全面扩张,霸占土地,发展农业;大批黑人被掠夺为奴隶。由于早期到达南部非洲的欧洲殖民者人数有限,且妇女很少,所以他们开始与其他人种结合,逐渐形成后来的“布尔人”,即非英国籍的欧洲白人殖民者。
1795年,当拿破仑横扫欧洲吞并荷兰的时候,荷兰国王逃到了英国。作为礼物,他向英国政府奉献荷兰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开普敦。此举无疑正中与法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英国人下怀。1884年在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上,英国进一步确认了在南部非洲的殖民地位;成千上万的英国人由于失业开始涌入南非。而最先到达的殖民者——布尔人由于不甘心于英国人的统治不得不向北迁徙;并在内陆建立起两个新的殖民地——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但随着在奥兰治和德兰士瓦先后发现了蕴藏量十分丰富的钻石和金矿,贪婪的英国人决心将布尔人完全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于是,在英国人与布尔人之间的利益纠葛中,“英布战争”在非洲南端的广袤原野上爆发了。几乎与此同时,在同样争夺中国东北地区殖民利益的角力中,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日俄战争”也中国辽东半岛白山黑水间打响。
20世纪初的世界,殖民主义以近乎疯狂的战争形式发展到了顶峰。两场殖民战争也因为新旧殖民者之间无尽的贪婪而具有了太多的共性。
“英布战争”和“日俄战争”的最大共性莫过于是殖民者为争夺殖民地在第三国的土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厮杀。
布尔人虽然在“英布战争”中处于弱势的地位,但相对于非洲南端的黑人土著居民来说他们同样是完全的殖民者;只不过要比英国人早到那里100多年。依靠先进的枪炮,布尔人占据了非洲南端广袤的土地,并强迫黑人为奴,为他们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从而使布尔人过上了游荡式的奴隶主生活。即便是后来不满英国人的统治,向北部迁徙并建立了两个自己的国家,布尔人依然是绝对的统治者,并在那里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政策。
但无疑后来的英国殖民者具有更大的野心、贪婪和强大国家后盾。19世纪末,大量钻石和黄金矿藏的发现不但招来了大批欧洲移民,更使英国人决心吞并了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共和国。此时的布尔人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开始武装抵抗英国人的入侵。
1899年10月11日,英布战争爆发 。英国先后动员了44万军队,布尔人有8.8万人参加了这场战争。虽然依靠德国人的支持,布尔人取得了战争最初的胜利。但当大批英国援军到来的时候,在人数上居于劣势的布尔人最终被英国人击败;领地逐一被英国人占领。不甘屈从的布尔人随后采取了游击战术,给英国人造成了沉重打击。恼羞成怒的英国人为了对付布尔人的继续反抗采取了坚壁清野和残酷的焦土政策;放火焚烧布尔人的农田,又将俘虏的妇女儿童关进集中營。战争延续了2年7个月 。英军消耗战费2.5亿镑,死亡21942人;布尔人死于战场3990人,死于集中营27927人。
1902年5月,由于在内坚持实行殖民统治而没能取得黑人的支持,在外只得到德国皇帝的一些虚无的口头支持,布尔人最终不得不答应停止军事抵抗,交出全部武器,承认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并入英帝国。作为交换条件,英国则保证战后保护布尔人依然拥有与英国人等同的殖民者权益;毕竟两者是同根的殖民兄弟。
“日俄战争”的起因同样是两个殖民者在争夺中国东北敌区产生的利益冲突。当欧洲殖民者在地图上完成对非洲的瓜分后,刚刚通过明治维新完成社会形态向资本主义变革的日本,同样急切地想要加入殖民主义国家阵营;妄想建立自己的殖民地。为此,日本政府于1887年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并逐渐演化成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所谓“大陆政策”;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进而称霸世界。
1895年,日本处心积虑地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并倾全国之力打败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双重打击下已经日薄西山的大清王朝;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之一就是永久割占中国的辽东半岛。而俄国沙皇政府早已对中国东北地区怀有野心,并希望通过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实现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实际占领。日本人独霸辽东半岛的野心无疑对俄罗斯的贪婪构成了挑战。于是俄国沙皇政府联合德法两国一起向日本施压。而刚刚结束甲午战争的日本此时已经筋疲力尽,不得不同意清政府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辽东半岛主权;只能眼看着俄国沙皇政府于1896年依仗劝说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的功劳,诱逼清政府接受《中俄密约》,索取了修筑中东铁路及其支线等特权。1897年底,俄国舰队擅自闯进中国旅顺口,强行向中国政府“租借”旅顺、大连及其附近海域,霸占整个辽东半岛等一系列举动更是使野心未得到满足的日本对俄国人怀恨在心。
依靠清政府的巨额赔款,日本迅速从“中日甲午战争”中恢复元气,决心用战争重新夺回曾经到嘴的肥肉——中国辽东半岛。以1904年2月8日日本偷袭停泊在旅顺港的沙皇俄国舰队为标志,日俄战争爆发了。早有准备的双方随后均增兵数十万人,先后进行了旅顺争夺战、辽阳会战、沙河会战、奉天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战火遍及整个中国辽东半岛。1905年1月,日军依靠人海战术攻占旅顺港;沙皇俄国远东舰队被迫宣布投降。1905年9月5日,由于国内连续爆发起义和革命,加之增援舰队在对马海峡遭到日军的伏击全军覆没,沙皇俄国不得不与日俄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背着中国擅自划分了在中国东北 “势力范围”。根据条约,俄国将过去所霸占我国的库页岛南半部(北纬50度以南)及其附近一切岛屿割让给日本,将旅顺、大连及附近领土领海的租借权让给日本,俄国还承认朝鲜为日本的“保护国”。条约签订后,日、俄两国立刻逼迫清朝政府给予承认。1905年12月,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朝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除了接受日、俄《朴次茅斯和约》中的所有规定外,还额外给日本以更多权益。
于是以无视和牺牲当事国主权为代价,殖民者之间达成了暂时的妥协。但殖民战争给对战场拥有领土主权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则是无尽的屈辱和灾难;不但无奈地成为战争的看客,更成为战争的最大受害者。这也成为“英布战争”与“日俄战争”的另一大共性特征。
在“英布战争”中,虽然战争初期布尔人与英国人都曾郑重承诺不将本土人卷入冲突,但实际上无论布尔人还是英国人都在战争中大量地使用了黑人奴隶。当这些黑人被捕后又都成为双方残酷报复的对象。在相互屠杀中数万无辜黑人成为受害者。不但如此,即便是战争结束后,面对经济危机和同样的“恐黑”心理,布尔人和英国人结成白人联盟,延续布尔人令人发指的种族隔离政策。
在“日俄战争”中,仅就我国东三省部分地区而言,“自旅顺迤北,直至边墙内外,凡属俄日大军经过处,大都因粮于民。菽黍高粱,均被芟割,以作马料。纵横千里,几同赤地。”“盖州海城各属被扰者有300村,计遭难者8400家,约共男女5万多名。”辽阳战场“难民之避入奉天省城者不下3万余人”。“烽燧所至,村舍为墟,小民转徙流离哭号于路者,以数十万计。”甚至连日本人办的《盛京时报》也不得不承认,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更有甚至,大量中国人被当成俄国或日本间谍被日俄残忍杀害。
两场无耻的殖民地战争不但给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带来了苦难,也促使大规模杀伤武器得到用武的空间。1884年,美国人马克沁利用射击时子弹喷发的火药气体使枪自动完成了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发明了实现了每分钟可以自动连续射击发射600发子弹的水冷式马克沁重机枪;相对于以往只能单发的步枪无疑是一场重大的革命,但更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在“英布战争”与“日俄战争”中,人类第一次领略了马克沁重机枪的使用让恐怖威力。
在“英布战争”中,人数居于绝对劣势的布尔人用马拉着改良后的马克沁重机枪,采取边打边跑的游击战术,给依然采用密集队形的英军屡次造成巨大的杀伤。
在“日俄战争”中,俄国人使用改造过的马克沁重机枪,使日军在俄军阵地前“血流树变色,尸堆山改型”。整个旅顺战役中日军共阵亡6万多人;其中仅在进攻203高地战斗的一天中就有2万多人倒在了俄国人密集机枪火力之下。其中,在一次战斗中俄军使用两挺马克沁机枪在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就将200人日军进攻部队全部送上了西天。
而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战争,软弱的民族只能用鲜血记载历史的屈辱。南非的黑人直接被剥夺了话语权。即便是国际社会的同情也只是给了处于相对弱势的布尔人。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土著黑人则被视而不见。这就是殖民时代的正义。大清政府更是在日本人强压下不得不“让出东北地区作战场”,坐视日俄两国在中国境内为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而肆意厮杀。
于是弱国不但无外交,内政也是没有的。弱民没有了自己的国家,连存在的事实也被忽略了。
在20世纪之初,弱肉强食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新老殖民者开始对世界进行最彻底的瓜分,并开始觊觎和染指彼此的势力范围,也因此开始逐步积累渲染难解的仇恨,而马克沁重机枪等大规模杀伤武器出现及其在贫穷落后国家的屠杀实践,也使所有殖民者都变得志得意满、有恃无恐,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仅仅十多年后爆发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然而历史已经不为太多的人所记忆了。更多的暴行已经掩盖于历史的尘埃。
当人们的目光掠过南非五彩斑斓的国旗,有谁还会记得其中的血色几多?
当人们的目光留恋于今日旅顺港美轮美奂的景色,又有几人知晓这里曾经被日寇彻底屠城?
当昔日的杀人利器被民主所包装,还有几人拥有“国破家亡”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