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当心,别让坏故事教坏自己

2016-09-24  本文已影响128人  司马兵粮

社会日益复杂,人生也跟着复杂起来,每天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男女感情问题、职场前途问题、亲友关系问题等等,几乎无日无之,仿佛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让人困惑无比。

于是心灵鸡汤文章大行其道;有些说得虚无,有些谈得实在;其中有部份是以故事形式出现,在故事中说出种种哲理,颇像寓言。

这些故事中,佳作故然不少,砂石亦所在多有。所以看时须小心,因为坏的寓言粗看似乎有理,细想便会发现当中毛病。

例如最近看到一则有关职场的说理故事,也是表面有理,却暗藏敝端。该则故事如下:

一家大公司要招聘一名高级财务主管,竞争异常激烈。

公司副总在每名考生面前放一个有溃烂斑点的苹果、一些指甲大的商标和一把水果刀。他要求考生们在10分钟内,对面前的苹果做出处理 -- 即交上考试答案。

副总解释说,苹果代表公司形象,如何处理,没有特别要求。10分钟后,所有考生都交上了“考卷”。

副总看完“考卷”后说:“之所以没有考查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因为专业知识可以在今后的实践中学习。谁更精深,不能在这一瞬间做出判定,我们注重的是,面对复杂事物的反应能力和处理方式。”

副总拿起第一批苹果,这些苹果看起来完好无损,只是溃烂处已被贴上的商标所遮盖。副总说,任何公司缺点和错误都在所难免,就像苹果上的斑点,用商标把它遮住,遮住了错误却没有改正错误,一个小小的错误甚至会引发整体的溃烂。这批应聘者没有把改正公司的错误当成自己的责任,被淘汰了。

副总拿起第二批苹果,这些苹果的斑点被水果刀剜去,商标很随便地贴在各处。副总说,剜去溃烂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可是这样一剜,形象却被破坏了,这类应聘者可能认为只要改正了错误就万事大吉了,没考虑到形象和公司的信誉度是公司发展的生命,这批应聘者也被淘汰了。

这时,副总的手里只剩下一只苹果了,这只苹果又红又圆,竟然完好无缺!上面也没什么商标。

副总问:“这是谁的答卷?”一个考生站起来说:“是我的。”“它从哪儿来的?”

这个考生从口袋里掏出刚才副总发给他的那只苹果和一些商标,说:“我刚才进来时,注意到公司门前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而当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处理手上的烂苹果时,我出去买了一个新苹果,10分钟足够我用的了。当一些事情无法挽救时,我选择重新开始。”

副总当即宣布:“你被录用了!


【以上故事转载自:有趣知识(职场故事大全)

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道理,应该是被录用的考生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当一些事情无法挽救时,我选择重新开始。

表面上看,这则故事确实发人深省:当原有的东西已坏得无法挽救时,与其修修补补,倒不如抛开这些旧事物的羈绊,另辟新天地,重新开始。

可是细心再想:这个考生买苹果的钱是那里来的呢?应该是她/他自掏腰包去买的。换言之,她/他是自行加入了考题所无的资源来解决问题。于是不禁要问:这名考生这样做,是值得赞赏、鼓励?还是应该受到责备?

考试的题目是一些既定规则,所有考生都应该遵守,否则考试何来公平可言。这名考生却自行加入考题所无的资源去答题(用自己的钱去买苹果),明显是不守规则的行为,却受到表扬和赏识。这样做合适吗?

再考虑到故事中的 “一家大公司” 是在 “招聘一名高级财务主管” ,情况就更令人担心了,因为,这位考生日后处理公司的财务问题时,可能也会不按公司规则办事。若她/他真的会这样做,后果可以非常严重,因为当她/他已经是公司的高级财务主管,权和责都不会小,所以一旦出错,后果可以很严重。

如果再往坏处想,这名考生所说的那句话( “当一些事情无法挽救时,我选择重新开始。” ),也可以被理解为:公司在日后若出现危机,只要她/他认为是 “无法挽救时” ,便会毫不留恋地离开公司,另谋高就,重新开始,而不会尽力为公司解决危机,就正如她/他在考试时把烂苹果抛在一边不去处理,而宁愿自掏腰包去买一个新苹果一样。面临危机的旧公司在她/他眼中,可能会等同于那个烂苹果,不值得去理会。

一个有可能不遵守公司规则,而且在公司有危机时,可能会不顾而去的高级财务主管,值得聘用吗?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在日后出现,但该则故事全都没有考虑,而只是考虑了该名考生处事方法的表面、短期优点。这样的故事,有可能令读者认为: “只要尽快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无需理会有没有后遗症。

最后更应注意到,虽然这则故事想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这句话:“当一些事情无法挽救时,我选择重新开始”,可是,整个故事都没有告诉我们:怎样去判断事情是否已经无法挽救?这样,部份读者便可能一遇挫折便判定事情已无法挽救,于是 “选择重新开始”!若凡事都这样浅尝即止,便很容易一事无成。

心灵鸡汤类文章的常见毛病是:只告诉你一些空泛、抽象的原则;具体方法通常都欠奉。从这则故事可见,倘若关键的地方不作具体说明,本来有益的故事,可以被读者误解而变成有害。

以故事说理,古来便有,著名的有希腊的《伊索寓言》、印度佛教的《百喻经》。中国道家祖师之一的庄子,也喜欢用故事来说理。可见寓言故事若说得好,确实能发人深省,让人领悟到有益的处事原则和心态;但故事若说得不好,反会让读者受害。

所以,我们应该紧记,在阅读这类文章和故事时,不可以囫囵吞枣地 “照单全收” 。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