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聆听

2017-03-25  本文已影响65人  黄虎

在本周的阅读内容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积极的聆听”那一节。原文中提及“当参与者不能聆听他人说话时,讨论就仅仅是一系列的独白而已”,既然是“独白”,那还要听众何用?讨论就成了对聋子的演讲吗?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学校重“读写”,自小学开始,就有阅读与写作,而“听说”很少能受到“读写”那样的重视与训练。所以,我们很多人的“听说”都不好。再看到TED演讲中,“说”的那么好,就越发着急自己的“听说”能力提高了。“读写”的一条原则大家都 很熟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那么,“听说”的关键是什么呢?

——听得好则说得好!所以,积极聆听很重要。

如何听?

我们只有一张嘴巴,所以少说,真说,说真话。我们两只耳朵,所以多听,听各方面意见,听支持意见,也听反对意见;听圈内的意见,也听圈外的意见;听老年人的意见,也听同龄人的意见,更要听小孩子的意见——《新概念》英语中,那个说“画儿挂倒了”意见最中肯;皇帝新装中那个说“没穿衣服”的小孩子的意见,最需要听。当然,无论听了多少,拿出的决定、意见、办法,只能是自己的。

第二,遵循“少说多听”的基本原则后,还需要以“理解心”去听,而不是以“回答心”去听。

“理解心”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抓取对方语言背后的假设、价值观以及没有表述清楚、没有明确明确的内容,去达到理解对方、解决问题目的。用“理解心”去听,就是飞抵口语背后,探求说者的意图、心里所想等还没有表达出的内容。

以“理解心”去听时,即使是小孩子最模糊的“哭闹,我不去上学”,也可能因为一句“我理解你这会儿很难受,你是不是要拿个玩具去上学”,真正解决了“哭闹”的问题。

“回答心”就是时刻以证明自己正确为重心,以自己的存在感为回答的前提,以迫不及待的回答为要务。如此,呈现的往往是说者与听者的几番独白,几番各自存在感的彰显而已,既没有沟通,也没有聆听。

第三,随时预测与总结,随时记录。任何人说话,都有目的与逻辑结构。所以在听话时,需要一方面随时预测说者的目的,说话的结构。同时,随时总结已经说出的内容。而这些预测与总结,不断的用笔记下来,并将自己想到的问题也记下来,等对方说完之后提问,而不是随时打断对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