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的夏日
总在酷暑难当的夏日里想起儿时的夏日,虽然那时没有空调,没有纷呈出新的电脑游戏,更没有琳琅满目的冰淇淋口味,但记忆里的夏日总是带着清凉的味道,如同一杯薄荷冰水,纯水中透着绿莹莹的光亮,简单而明亮,一饮而心旷神怡。
家在绍兴小村,没读书之前家是白墙黑瓦的小房,带着一个有水井的后院,后院里铺满油亮油亮的青石板,无处不在的绿草恣意生长在缝隙里。邻居有个和我一般大小的女孩,平日里两个女孩最大的乐趣就是将小板凳倒翻,中间垫块小砖头就成了一个简单的跷跷板,这样简单的游戏可以玩上好半天。因为是后院,平日里阳光照射到的不多,于是就成了纳凉的好地方。搬来一张竹席躺椅,置起一张小圆面,放半个西瓜,然后就可以一边舀着半个西瓜一边学大人在吱呀吱呀的躺椅上抬头看天。小伙伴至今还记得我曾经把吃完的半个西瓜顶在头上,想来也是忍俊不禁。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5622/9900c120f214dc0f.jpg)
等到后来读小学了,家里建了有前院的楼房,还种了一棵石榴树和一棵枣树。因临了河,又在村中心,我家往往成了村里人夏夜唠嗑的好去处。大人或独自泡杯浓浓的绿茶在躺椅上闭目养神,或摇着蒲扇谈论着东长里短,又或者拉扯着几个刚会走路的小屁孩,警告他们不要乱跑。而小孩的夏夜生活可要丰富多彩。一群小孩聚在一起便可在附近玩捉迷藏,或者跟在大孩子后面看他们如何用手电筒捕鱼,而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和几个小伙伴捕捉萤火虫。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张元千的《浣溪沙》正描述了流萤在黯淡的月光下莹莹一点的美好。那时的我们,追逐这种闪烁的美丽,于是在自家的院子里摘下几棵大葱,小手指般粗细大小,然后成群结队游走在左领右舍的院子。萤火虫往往聚集在杂草丛中或是小溪边上,我们便会悄悄靠近这些地方,找准时机,用两手轻轻一合,捉到的小伙伴往往兴奋异常,招呼起身边的朋友快些拿出大葱,然后两个人小心翼翼得把萤火虫放进去。这时美丽的时刻发生了。萤火虫忽闪忽闪得在绿葱里闪耀着,如同隔着绿纱里的一盏灯,在静谧的夏夜里点亮我们彼此的童年。
后来家家在自家的院子里围起了墙,装上了大门。小孩子已经不太能跟在大孩子后面一起玩耍,便也各自找各自的小伙伴。我和朋友喜欢约个大早,暑假的清晨五点都已经很亮了,两个五六年级的学生穿上跑鞋,便兴致高昂得去跑步。附近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寺庙是很多人的晨跑好去处,我们也不例外。石板的台阶一级连着一级,四周是带着露珠的野花野草,前面是若隐若现的寺庙,我们往远处望去,一轮黄灿灿的太阳一点一点从山的那头探出头来,那温暖的方向正朝着我们。
再后来,我们升了初中,虽然没有了当初那样大片大片的闲暇,我和朋友也会抽空去四处走走,熟悉的风景虽然新奇不再,却也未曾老去。
最近刚看完了电影《西小河的夏天》,导演作为绍兴人拍摄了老绍兴城区的儿时故事,虽然故事的内容和属于我的各有不同,但记忆里的味道却是一样的。电影的最后爷爷要和晓阳分开去深圳了,晓阳一个人在房里偷偷得哭。
![](https://img.haomeiwen.com/i5285622/0ceee7b8a96df550.jpg)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儿时遇见的人有的人散了,越走越远;有的人还在身边,成为了彼此的挚友。但当我们想起儿时共同陪伴共同成长的点滴时,依然会感谢那段日子里彼此。虽然最后每个人有了不同的方向,但人与之间本身就是一段或长或短的相遇。珍惜,那个远去的朋友;也幸甚,还在身边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