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坚持是最难的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潘燕生
策划活动,主办方提出活动内容要接地气,具有可操作性。比如说,人家来参加了活动,学到东西回去就能用,而不是听了就听了,回去没法实践。
说实在的,这个要求有合理性,但对我而言比较难。
前段时间有个网友说,已经看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书,但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依然感觉到束手无策。
更流行的说法是,我读了那么多书,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我这一生。
问题出在哪里?
很多讲座,演讲者往往也会描述一种场景,就是来参加讲座的听众,在现场听的很感动,想到自己今后如何如何很激动,结果回到家却一动不动。演讲者其实自己也没有搞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他们认为的就是懒而已。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真正影响我们行动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
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尤其是现场人多,气氛被搞起来以后,人往往都不受控制,情绪很容易被活动主办方牵着鼻子走。但回到家,看到熟悉的场景,旧习难改,故态复萌,依然故我。次数多了,连这样的活动都懒得参加了,因为潜意识告诉他们,没用,浪费时间而已。
回到前面主办方提出的问题,做接地气、可操作性的活动,只能从术的层面考虑,可是以道御术,术尚可求,以术御道,止于术而,治标不治本的活动,其实意义也不大。
目前,我解决主办方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征求参加活动者的意见,是否愿意组成一个小团体来坚持练习,形成一个稳定的团体,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这样就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
解决一个人的问题难,但解决一群人的问题相对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的远的缘故。
现实中,征求意见大多数情况是无果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坚持是最难的,不是他们不想改,而是他们难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