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心安處·《茶道六百年》
茶是滚滚红尘生活中的日常美,润喉,暖身,赏心悦肺;茶道是沧桑俗世中的人间道,向天,向地,向神灵,归于心安。中国茶在镰仓初期传到日本,并逐渐本土化,但直到中世期15~16世纪才开始形成与饮茶有关的正式的礼仪。算起来,日本茶道迄今大约已经有六百年历史。有着历史学家,日本茶道研究专家之名的桑田忠亲用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着茶道的建立与变迁。
史籍外的记录者
桑田忠亲是研究日本茶道史的权威,于1980年被日本政府授予勋三等瑞宝章,1982年获得淡淡斋文化奖。著有《千利休》,《武将和茶道》,《片桐石州和茶道艺术》等与茶道有关的著作,其中《茶道六百年》概述了茶道技艺的规范,著名茶具的由来,茶会的变迁,茶道的精神等。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茶道,可以窥探到当时社会的生活文化与美学态度。桑田忠亲抛弃了艰深的理论证明和对空间概念的叙述,通过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小崛远州,千宗旦等历史人物的奇闻逸事,以珠光,绍鸥,利休为中心勾勒出茶道近六百年的历史变迁,内容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日本茶道开山之祖‖茶道升华点灯人
珠光身为奈良流的代表人物,又是奈良茶会的名人,从一休那里吸取了禅宗的精华后,立刻开始用禅来改造自己的茶事活动,茶与禅的结合,是茶道形成的一大关键,从此,茶事活动有了深邃的思想内涵。珠光以后的历代茶人,几乎都参禅,而茶道也被认为是"在家禅"的一种,有"茶禅一味"之说。他开创的"草庵茶"乃是后世茶道的出发点。在他的晚年,经将军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的介绍,成为将军义政的茶道师范,在充分了解了东山"书院茶"并有机会接触到义政搜集的大量艺术文物珍品("东山御物")后,他的茶道思想有了进一步的飞跃,平民奈良流"草庵茶"与贵族"书院茶"的结合,完成了由茶文化到茶道升华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吸尽松风不意尘‖歌道茶道汇融者
武野绍鸥为茶坛名人之一,(1502年-1555年)。饮茶鼻祖村田珠光曾对武野先生有过很大的影响。武野绍鸥既是千利休的老师,也是日本茶道创始人之一。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把这种美的意识及思维方式与茶世界的表现方式结合为一,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绍鸥不仅擅长歌道,在字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山上宗二记》说:“当代无数之茶具。皆出自绍鸥之‘目明’。”这是赞美他的艺术鉴赏力。日 本茶具中的“备前面桶”、“钓瓶水指”等都与绍鸥大有关系。桑田说,如果现在看到“绍鸥天目”,应该后退一步,肘部着地,拿出小绸巾,将其放在绸巾上,行礼之后方可拜见。可见桑田对绍鸥之崇仰。
茶道集大成者
千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宗师,其影响远远超过了茶本身,扩大到了日本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很多方面。他师从绍鸥,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前人开创的含混模糊的东西明确确立为完整的体系,对茶道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也使茶道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确立了茶道中的“和,敬,清,寂”,也创立了茶道七则,即:茶花要如同开在原野中, 炭要能使水烧开, 夏天办茶事要能使人感到凉爽,冬天办茶事要能使人感到温暖,赴约要守时,凡事应未雨绸缪,关怀同席的客人。这些思想让人顿悟学茶道的初心,让学习茶道之人对个人的礼仪重视起来,重要的是提升了众人的思想维度。
桑田忠亲通过这些与茶道息息相关的茶道名人的轶事巧妙地将日本茶道的建立与发展过程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利用《茶道六百年》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融入俗世之中的茶道文化的流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茶道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而非茶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