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更
都说博尔赫斯的诗好,有特点,但是读了一些,似乎并没有觉得怎么样。后来发现,不是博尔赫斯的问题,应该是与译者相关吧?
同一首诗,不同的译者,诗的味道不一样。
下面两个版本,不知你喜欢哪一个。
【版本一】陌生的街道
(译者:林之木)
希伯来人曾将黄昏初始比作
鸽子的晦暝:
暮色无碍行人的步履,
夜幕的降临
犹如一首期待中的古曲,
好似一种飘逸的滑行。
恰在那一时刻,
我踏着如同细沙的霞光
步入一条不知名的街区之中:
路面平展宽阔,
两旁的飞檐和墙壁
呈现着同远处天际一样的
柔润色泽。
种种景象—普普通通的房屋、
俭朴的栅栏和门钹,
也许还有阳台上少女的期望—
涌入我空荡的心底,
卷带着泪珠的明澈。
也许正是这银灰的晚景
赋予那街道以温馨的意趣,
使它变得那么谐美,
就好像已经被忘却但又重新记起的诗句。
只是在事过之后我才想到:
那夜色初上的街道与我无关,
每幢楼舍都是烛台一具,
人的生命在燃烧,
好比是各不相同的蜡炬,
我们向前跨出的每一步
都是在髑髅地里驰驱。
髑髅地,耶稣受难处,又音译为“各各他”。
【版本二】陌生的街
(译者:陈东飙)
鸽子的幽冥
希伯莱人如此称呼傍晚的开始
此刻阴影尚未把脚步阻挡
而黑夜的来临被察觉
如期待中的一曲音乐,
不是作为我们本质上无足轻重的一个象征。
在那个光线微暗如沙的时辰
我的脚步遇到一条不认识的街道,
伸展向高贵而宽阔的平台,
在屋檐与墙垣间显现出
温柔的色彩,仿佛那天空本身
正在把背景震撼。
一切——简朴房舍的真诚的平凡,
矮柱与门环的戏谑,
阳台上也许是一位少女的希望——
深入我空虚的心
有着一滴水的清澈。
也许正是那惟一的时辰
以魔力抬高了那街道,
赋予它温柔的特权,
令它真实如一个传说或一行诗;
无疑我感到了它远远地临近
仿佛回忆,它精疲力竭
只因是来自灵魂的深处。
亲切而又刻骨铭心的
是明朗街道的奇迹
而只是在往后
我才明白那地方与我无关,
每一间房舍都是一架烛台
芸芸众生在烛台上燃烧着孤单的火焰,
而我们不假思索的每一步
都在迈过别人的各各他。
各各他(Golgota):传说为古代犹太人的刑场,位于耶路撒冷西北部的一座小山上。《新约》“福音书”称耶稣被钉十字架死于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