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五公祠”内“苏公祠”
海口“苏公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海府路169号、与西侧的“五公祠”仅一墙之隔。苏公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是为纪念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而修建的。清顺治、乾隆及光绪年间曾多次重修,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公祠,基本上是1889年重建后的面貌。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琼崖道尹朱为潮又进行了一次重修,最近的一次修葺则是在上世纪的1980年。
下图、五公祠 大门牌楼
下图、去往五公祠的路边,有一口古井,井旁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碑,大字为:济泉,旁边的小字为:
民国四年重修五公祠拓开祠路??中得此泉与浮粟泉天然相对淄渑交济思名济泉 但州朱济丞题
下图、路旁红墙上的大字,是赵朴初先生的题词:五公英烈气 千古海南潮 朴初
下图、进入五公祠必须先经过“苏公祠”,这是苏公祠前的三座门。门额:思贒,贒:是“贤”字的繁体字,由三个字组成,上为左“臣”右“忠”,下为“貝”字。
下图、蘇公祠 正门 对联:忠良勝跡存正氣 瀛海光輝啟文明 为海口博物馆馆长邱达民撰联,当代国画大师关山月手书
下图、这是在苏公祠台阶上拍摄的三座门后面。门额:以景以娱
穿过苏公祠正门,是一过道,往左通往五公祠,往右通往“两伏波祠”。直行是一平台,平台的后面,就是面阔三间的苏公祠大堂。见下图:
下图、这是植于苏公祠阶下左侧、树龄约300多年的“鸡蛋花树”。
下图、“鸡蛋花树”简介
下图、这是植于苏公祠阶下右侧的另一棵古老的“鸡蛋花树”。
下图、苏公祠简介
下图、苏公祠 匾额
下图、这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由朱为潮重修祠堂时撰写的对联。上联:此地能開眼界
下图、下联:何人可配眉山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麥華三書
下图、祠堂的中部,是苏东坡晚年时期的全身塑像。
下图、苏东坡塑像的后面,是一雕工精美的木龛,龛上额曰:髙山仰止,
两侧对联为:道德文章千秋誦, 才華氣節百世尊。
龛内供奉三个牌位。居中为:宋文忠公蘇軾之位。左侧为苏轼之子“宋蘇過之位”,右侧为苏东坡的学生“宋姜唐佐之位”。(关于姜唐佐其人,请看本文附件一)
下图、这是苏公祠内墙上的壁画,1、宦海春夢,2、貶渡瓊崖
下图、壁画3、指鑿浮粟泉, 4、問津載酒堂
下图、壁画5、傳薪毓秀, 6、蘇文如海
下图、壁画、7、教耕促農, 8、釀酒制墨
下图、壁画 9、啟文明, 10、和黎漢
下图、壁画 11、受資助, 12、蒙關懷
下图、壁画、13、訪春夢婆, 14、講學明道
下图、壁画 15、題泂酌亭, 16、惜別海南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附件一
姜唐佐其人
姜唐佐,生卒年月不详。字君弼,海南省琼山县人。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 9月至次年3月,姜唐佐来儋州从学于苏轼。苏轼“甚重其才”,赞扬姜唐佐的文章“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言行“气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风。”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东坡遇赦离开琼州时,对姜唐佐的仕途寄予厚望,并赠一句诗曰:“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对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期望姜唐佐能够“破天荒”成为琼州历史上的第一位进士。不久,唐佐果然中举,成为海南科举考试历史上的第一个举人。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姜唐佐路过河南汝阳时,专程去拜访苏轼之弟苏辙。姜唐佐出示了苏轼为其题诗的扇子,并提及苏东坡当年承诺的“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之语。此时苏轼已去世二年了(苏轼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卒于江苏常州),不能为姜唐佐完成此篇了。苏辙阅后,遂代胞兄苏轼为其补足赠诗,全文为:“生长茅间有异芳,风流稷下古诸姜。适从琼管鱼龙窟,秀出羊城翰墨场。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锦衣不日千人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虽然姜唐佐一生未能进士及第,但当年他“破天荒”中了举,却是海南历史上的第一个举人,对海南来说确也意义非凡。此后历代琼州的文人学子都把他作为继东坡遗泽、开一代文风的榜样。人们为了纪念姜唐佐,曾将琼府近旁“尖秀如笔”的一座小山峰命名为“雁塔峰”,取唐代考中进士的学子都在长安大雁塔旁“雁塔题名”之意。其遗址据说就在今海口市海府路边上的塔光陶瓷市场内。
附件二
苏公祠
海南有两处纪念苏轼的胜地,一处是位于海口市的苏公祠(与五公祠相连),一处是位于儋州的东坡书院。海口苏公祠是苏东坡前往儋州及遇赦北归时路过住宿的地方,东坡书院则是苏轼被贬到儋州后的居住地。此外,儋州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巷”、“东坡田”等多处地方。
苏公祠原址,原为金粟庵,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岛为官时,携带幼子苏过曾经过此地,并借寓金粟庵十多天。苏轼发现此处有泉水,便指凿双泉,分别起名“洗心”、“浮粟”。如今的五公祠内,最早用来纪念苏东坡的遗迹,便是这两处泉井,只是后来“洗心泉”湮没,只剩下“浮粟泉”。三年后,苏东坡遇赦从儋州北归重经此地,受请为浮粟泉旁的一亭命名“泂酌亭”。(泂音ying)
据海南地方志学会会员梁统兴《琼台胜迹记》中记载:琼人建祠纪念苏轼由来已久,宋时已在东坡读书处建东坡书院,院中设有东坡祠,祠中有东坡石像。至元代,东坡祠已成为名闻海内的旅游胜地,当时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所题的“东坡书院”匾额,至今犹存。
明天顺年间(公元1457—1464年),琼州府认为,将东坡书院设在东坡祠内不便学子读书,于是将东坡书院迁往府城西门外街,腾出的地方用于建设东坡祠的附属建筑。如此,东坡祠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琼州知府蒋琪主持对东坡祠维修,并改称“二苏祠”,以祭祀苏轼及其幼子苏过。
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4年),琼州知府谢继科又将东坡书院迁回这里,并改名为“粟泉书院”,使祠堂与书院有了合二为一的功能。3年后,有一位叫载熺的广东学使在粟泉书院的原址上建祠,祠内主祭苏轼,苏轼牌位左侧是他的季子苏过,右侧是他的学生姜唐佐。从这时起,祭祀苏公的祠堂,接受奉祀的才为这3人,直到今天。
清初顺治年间,琼州府同知马光对二苏祠也进行过大修。据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阎根齐介绍,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雷琼道台程莹将二苏祠改称为“苏公祠”,从此,苏公祠的叫法延续至今。
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一场台风将苏公祠夷为平地。直到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雷琼兵备道朱采始建海南第一楼时,对苏公祠进行了重建。
我们现在看到的苏公祠,基本上是1889年重建后的面貌。
未完,请看下集:五公祠珍藏碑拓展
原题 (原创)海口:纪念东坡先生的“苏公祠” 2013-12-08 10:54 发表
2018.12.31 阅读(784)| 评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