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色彩家族的贵宾,色彩原理「历史篇八」
目录 | TABLE OF CONTENT
这将是有彩色系的系列文章最后一站,中国汉文化中的紫色。该系列之后将是无彩色系文章系列,包括黑、白、灰、金色、银色。这两个系列的文章旨在普及色彩历史背景,我们将在后期的文章当中发布色彩的构成和色彩原理,之所以要将色彩的背景和文化翻出来,是因为设计不仅仅是打开Ps,找找素材,然后将这些事物组合而已,设计要考虑的是多元化的因素,了解了色彩的历史背景和颜料制作,以及在各个文化中的含义有助于你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作品,系列当中出现的伟大绘画作品会让你受到启发,这种启发对你的影响是缓慢的,但却是持久的。
中国古代如何获取紫色和周礼着装
在中国古代,人们并非像地中海周围的文明那样,从软体动物那里提取紫色颜料,中国古代人们从一种叫做紫草的草本植物中提取紫色。人们一开始获得的紫色染料不容易附着在布料上,因此,同西方文明一样,紫色的制作成本高昂,因此紫色织物也十分昂贵。
紫草紫色在中国古代变得流行始于齐国,这里是一个关于周礼的小插曲,在中国古代,只有正色是高贵的,天子应当使用正色系染料,孔子就曾经批评齐国的齐桓公和鲁国的鲁桓公不按周礼着装,违背了周礼,误导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的《齐桓公好服紫》写道: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此话说的就是齐桓公喜欢紫色服饰,因此全国百姓也纷纷效仿喜欢紫色服饰。不过在当时,紫色非常昂贵,五匹没有染色的布料才能换得一匹紫色布料。君王的喜好影响了全国百姓,使得紫色供不应求。
齐桓公先秦时代,上述二位君王不按周礼着装,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着紫色,在孔子看来是不对的。这导致了孔子对紫色的抨击,“恶紫”的一说由此而生。不过齐国名相管仲最终还是说服了齐桓公放弃这种偏好。
中国古代,紫色的地位
中国古代,紫色一开始并没有很高的地位,中国是崇尚五正色的。紫色被认为是间色,并不被尊重。至于五正色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有“五色”的叫法,具体是哪五种色彩并没有提及。最早提及五正色的是《周礼·考工记》,其上记载:
“画缋(huì)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赤、黄、黑、白。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并没有如西方纳入科学范畴,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念形成于祖先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展于诸子百家齐争鸣的思想火花里,经过历史演变,形成了以自然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观念。中国的这种自然和社会的共鸣的观念最终以五种单色即“青、赤、黄、黑、白”来传达意志和表达情感。
在《周礼·考工记》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将五行色彩与方位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意象,这是中国最为典型的思想,指出了:
"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fǔ),黑与青谓之黻(fú)。",如文中的这种配色和审美基本规范,这种规范普及到了社会各个角落。
龙袍上的“黼”“黻”花纹黼(fǔ):古代礼服上秀的斧头状花纹。《诗经·大雅·文王》有云:厥作裸将,常服黼冔。
黻(fú):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与缝衣或刺绣有关。《诗·秦风·终南》有云: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中国思想中除了方位的哲学外,还有五行之说,上文说到的五色对应到了五行中,张乾元先生对《周礼·考工记》中的《画缋》一文做出了解释:
“东方为木性,太阳始升于此,万物随之茂衍,在时为春,其色为青。南方为火性,在时为夏,其色为赤。西方为金性,太阳退降于此,在时为秋,其色为白。北方为水性,在时为冬,其色为黑。土居中宫,能调节金木水火之不足,其色为黄。土地与天地内照,地谓黄,天谓玄,天地玄黄,乾坤交合。因此东方青与西方白对应,南方赤与北方黑相对应,天地与玄黄相对应。”
可以看到,紫色早期在中国文化并没有得到关注,这种情况持续到汉代有了改观。从汉代起,紫色逐渐被统治者认可,到了唐朝,紫色的地位得到大幅提升,逐渐成为官服的顶端色彩,被赋予了富贵吉祥的意义。
中国古代贵族妇女中国宗教的紫色
紫色,在中国道家有着别样的意义。《列仙传》中记载过老子的传说: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人也。生于殷,时为周柱下史。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转为守藏史,积八十余年。史云记:二百余年时称为隐君子,谥曰聃。仲尼至周见老子,知其圣人,乃师之。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入大秦。过西关,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作《道德经》上下二卷。老子无为,而无不为。道一生死,迹入灵奇。赛兑内镜,冥神绝涯。德合元气,寿同两仪。”
老子乘青牛图这段话意思就是: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陈国人。生于殷代,后任周朝的柱下史。喜欢保养精气,注重吸纳而不外泄。后来又从柱下史转为守藏史,在职八十年多。史书上记载说,老子活了200多岁,当时人们称之隐士中的君子,后人给了他一个谥号:聃。有一天孔子在周见到了老子,知道了他是圣人,遂拜其为师。后来周的德行礼崩乐坏,老子就乘他的青牛离开了周,前往大秦。在途中经过西关,西关的一个叫尹的守卫官欣喜地欢迎他,知道他是真正的圣人,一定要求他著书,老子遂作了《道德经》上下两卷。老子追求的是无为,却不想无不可为,确实大可为。他用道去统一了生死境界,形迹出神而入奇。德合乎元气,长寿同于天地。
上述记载中,《列仙传·关令尹》篇提到他看到空中异色,知道有得道真人要经过,他看到的异色大多认为是“紫气东来”的出处。紫色在仙家被赋予了象征符号,与神灵、祭祀等息息相关。在古代关于仙道的主题绘画都含有紫色、祥云、如意等不可缺少的元素。当天空出现紫色祥云的时候,被认为是吉兆。并且道家学说认为人的元气中含有紫色。在中国,人们也把仙家的府邸称为紫台、紫海;称仙人为紫皇、仙女为紫姑;紫微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道士的道袍亦被称作紫袍;他们的炼丹房被叫做紫房;《道经》被称作紫经等,这都说明了紫色在道教文化中的意义。
道教壁画 中国神话中的紫色祥云《列仙传》: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叙述神仙的传记,主要记述了上古三代、秦、汉之间共70多位神仙的重要事迹以及成仙过程。
下期系列:无彩色系黑、白、灰、金、银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