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过去,才是你我心中最初的白月光
本文首发于悦史君的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动人的经典歌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而在我们孩童时的记忆里,讲故事的不仅有妈妈,还有一个更慈爱可亲的容颜,那就是外婆。
外婆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就如一汪温暖的清泉,缓缓润泽着我们的心田。而外婆的形象,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初的白月光,柔和恬静,却又皎洁明亮。
不管小时候的我们再难过,只要她对着我们抿嘴轻轻一笑,弯成月牙儿的眼睛一下子就能带走所有的不开心。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放学,在校门口等待我们的矮小身影,是外婆;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留钱给你买零食玩具的,是外婆;在你百无聊赖时,跟你讲数不尽的好玩新奇故事哄你开心的,是外婆。你被轰隆隆的滚雷吓得心惊胆战时,轻轻捂上你耳朵的是外婆;大冬天你的手脚都被冻得通红时,用自己温热的双手双脚暖和的是外婆。当你犯错被爸爸妈妈教训,或是在外面受了欺负无人哭诉时,替你擦干眼泪,把你抱在怀里的,还是外婆。
或许在你我的记忆里,还留存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时刻:炎热的夏夜,繁星点点下,外婆和你搭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乘凉。外婆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笑容可掬地跟你讲着她经历过的大事小情,而幼小的你就瞪着好奇的大眼睛,津津有味地听着那些遥远古旧而又新奇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外婆的面容逐渐年轻了起来,跟随着她的娓娓道来,仿佛看到了那个我们不曾经历过的年代里,一个普通女孩欢笑与泪水并存的五味人生。
而过去的故事,除了动荡的时局与纷飞的战火,也有沈从文笔下湘西的清丽婉约,汪曾祺笔下高邮鸭蛋的咸香可口,以及《这辈子》外婆回忆里淮北大地的满池荷香。
在书中《头刀韭,谢花藕》这一篇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娘经常做荷叶蒸馒头,因为馒头是主食,隔三岔五地就要蒸一锅。那会儿,娘亲自挑选新鲜荷叶,摘来洗净,铺在垫子上,放上一个个揉好的面团。一阵大火,锅内的荷香随着蒸汽飘满了锅屋。馒头熟时,白白的馒头像变戏法似的,变成了淡绿色。馒头的每个孔都充满荷叶的清香,平时吃一个馒头的我,这回能吃下两个。”
外婆的讲述里,还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独属于那个时代的温柔宁静和单纯幸福,有阳光下晒满清香草药的庭院,有后院热气腾腾的榨油坊,还有过年时蒸年馍,做花糕的香甜味道…
“端午节的时候,苏北一带时兴给孩子们做香荷包。香荷包一般用绸缎缝制,各式各样、色彩斑斓,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十分好看,还能防止毒虫叮咬、防止生病。制作香荷包要用棉花包裹上药粉,装进事先缝好的小口袋中,缝好口再抽紧线,做成心形、羊角形,也有人简简单单地缝一个小布袋子。巧手的媳妇们给荷包配上丝穗,再钉上长长的丝线挂绳。”
“蒸年馍有讲究。第一锅最好是没熟透,并有点夹生,馍的个头也不要求大小一致。这是故意的,夹生的谐音是“家生”,寓意是家家生生不息,人丁兴旺。馍的大小不一样,象征着一家子有老有少,子孙满堂。”
读完这些引起极度舒适的文字,久在樊笼里的你会恍然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地简单美好,还有那么多的小欢喜值得期待。
这是《这辈子》里外婆年轻时的故事,是我们了解作者外婆青春年华的窗口,而趟过那个年代的女人,大概也具有着某些共性。读着这本书,你应该也会对自己外婆的过去产生一丝好奇。请记得一定要去努力挖掘,因为唯有这样,才能拼贴出外婆丰盈内心的全貌,你会更加明白外婆教会你良善坚韧的缘起,会更加懂得如何去呵护她的心灵,报答她对你无尽的恩情。
就像前段时间感动无数人的一个孝顺的孙女转院照顾重症的外婆直至去世的真实故事,女孩了解外婆的一举一动和每一个小心思,才能在外婆最后一段时日里,将她照顾得妥妥帖帖,让外婆安详地离开。
我们的外婆,有一天也终将逝去。如果你想不留遗憾地陪外婆走完接下来的时光,那就从更多地了解外婆的过去开始吧~
(麦田里的小姑娘)
作者:悦史君(资深媒体人,作家,观止读书会发起人 微信公众号:历史这样说)
我是悦史君,2019我们一起努力!
悦史君新书《大汉史家:班氏家族传》欢迎阅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