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铁三角,大学的假友好
去年9月份开始,我走进了大学。
算起来,成为大学生已经有一年多了,但我深切地感觉到我的根还留在高中,留在披星戴月地刷题的日子,留在心里不舒服了找朋友去储藏间哭诉一番的日子。
老六是我高中最铁的哥们儿,到了大学之后还一直保持联系,时不时打个电话吐槽一下室友,骂一骂死难的课程。
一天我问他,你有没有觉得,到大学之后变得越来越孤独了?
他沉默了两秒。
“当然。“
“有一次我们班同学出去聚会,喝了点酒,就感觉自己特别想高中同学,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想你们了给你们打个电话聊聊就行了嘛,但就是觉得难受,所以就使劲喝酒,想快点把自己喝醉了,这样就感觉不到孤独了。”
那一瞬间心里就像小刀扎了一下似的。
高中的时候老师说那时候的友谊是很难长久的,到了大学你们就忘了彼此了,现在只管好好学习就行了。现在的我真是庆幸,当时没有听老师的话。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这么成熟,还没有练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不愉快了,拍桌子吵一架,大不了下了晚自习去操场上解决。
现在呢?每个人的性格中都长出了毛茸茸的外延,这外延让周围的人“舒服”,但你永远找不到这外延后面藏的是什么。
我们变得“成熟”,也变得越来越假。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以后无论如何要活得真实的人们,也开始打扮得人模狗样。
一次和大学同学去一个教室参加比赛培训,周围很嘈杂,我问她一个问题,她却冲我点点头。我又问了一遍,她又认真地点点头,说了句“恩,有道理!”
我当时的心情如果用拧抹布的办法拧,能拧出一整盆无奈。
很明显她没有听清楚我的问题,那为什么不说自己没听清呢?为什么要迎合我而说一句“有道理”呢?
我不知道,只希望自己不会变成那样,虽然这句话也是无力的。
高中的时候,我们总是和朋友们讲述自己初中时的故事,到了大学,记忆还都留在高中。
每当身体前行,灵魂总还滞留原地。
每个人出生在这世界上,都像一块橡皮泥,彼此捏合,相互影响。很多跨越时光的友谊,虽然两个人很久未见,下次见面的时候,你仍能看到对方身上有自己的烙印。
我们长大了,橡皮泥的水分蒸发了。
朋友给自己讲好玩的故事时我们没有耐心听了,因为在对方开口之前自己就已经告诉自己,他要说的话题自己不感兴趣,让他说去好了,我只管点头,只管随声附和。
我们变得越来越固化,没有时间和耐心去了解另一个有趣的灵魂,只在自己熟悉的区域重复着无趣。
用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换取所谓的“成熟”,后果就是,在黑夜的滋养中,心灵开始畸形。
为了保持友好,为了所谓的人脉,朋友变成了捧哏的。插科打诨代替了交流,我们总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笑话来填补空气中的尴尬,然后把情感藏掖在心里,等着它发酵,和着深夜的眼泪一起咽进肚子里。
这是成熟吗?我不敢苟同。
成熟是深谙世故吗?是用假友好去搪塞真挚的眼神吗?听到这样的表述,你一定会坚定地说不是!但又有几个人坚持着没有去这样做呢?
不说了,去看看楼下的小朋友吧!
“你在干什么呀?”
“建房子!”
“哇,你用什么活的泥啊?”
“嘘嘘,哈哈!”
“你好恶心啊!哈哈我们一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