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哲思

中医,还是西医?

2019-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老陆啊老陆

这个话题被问过很多次,直接或间接,因为老夫是学医的,退休之前从事的一直是医疗行业,或者至少是医疗相关吧。这个问题挺大的,不好一两句话回答,所以经常搪塞,搪塞的游刃有余,因为问题是问不完的,尤其是关乎健康,尤其是当我们走出温饱的窘境之后。

当年学的是西医,自然要捍卫西医的尊严;对中医了解的不多,自然不敢胡说八道。

西医是一门集大成的学科,人类在探究自然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最终都要用到为人类健康服务上。无论是理论上的突破,方法学上的进步,还是材料学上的进展,西医都会信手拈来,比如渗透压,比如电位,比如记忆合金,比如传感器,比如大数据。西医没有架子,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理论,西医有的,是各种方法,具体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西医的很多理论,不过是对生理或者病理框架下人体演化过程的描述和总结,是对现象的认识,是对存在的理解。西医的务实性,也就在这里,西医只做总结,不做推演。

西医不但务实,而且精微。西医,一直在从上到下进行着分化,学科越分越细,细到发丝。针对一个病种,可以产生一个学科;一个专门的学科,也是一个浩大的领域,毕竟生命现象太复杂了,人类对于宏观宇宙的了解比较于人类对于自身微观世界的了解,哪个更透彻一些,还真不好说。宏观和微观之间,有什么界限吗?学科的细化,给西医带来了充足的动力,从业者的专注度空前提升,新成果摩肩接踵。学科分细了,诊疗手段系统了,针对性强了,解决健康问题的效率也就提高了。这个时代是看中效率的,西医自然得宠。

西医,一直在解决人类健康领域中的难题,一直在应对各种急事。西医不仅务实精微,西医也真好使。说具体的事例吧:胎儿胎位不正,难产,母婴命悬一线,西医一把柳叶刀,打开、取出、缝上,Done!室间隔缺损,病人就是一动不动也上不来气,找一块合适的材料补上,Done!肾功能衰竭,没尿,接上管子连上机器,Done!!!西医究竟救活了多少人的命?无法统计。如果没有现代西医学,人类现代生活的面貌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很了不起,人类解决了那么多的自身问题。西医很了不起,西医成了人类解决自身健康问题的有力手段。

中医的历史比西医要长,要长很多,按照惯用的说法。所以,中医应该也是很了不起的。这么说,不是强调中医填补了一段空白,一段西医产生之前的空白。这么说,只是强调中医的历史悠久。

中医给人的印象是很模糊的,一直是这样,中医让人觉得很玄。

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气”,单单这个气,一下子就拉开了中医与普通人的距离,特别是那些正儿八经学过物理化学的现代普通人。按照中医理论,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三位一体,够玄吧。如果要说生命体中的信息传递,西医会摆出神经递质,更会拿脱氧核糖核酸说事,确确凿凿。如果说能量流,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板上钉钉。说物质,那就撞上了西医的枪口:人类机体就是物质的,西医研究的就是有关人类机体的物质存在、运动、转化的规律。

中医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充满了诗意,硬是把信息、能量、物质混为一谈。

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中医也不可能是在用缥缈的理论来故弄玄虚。毕竟,常人掌控不了的智慧,才有可能是大智慧。

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一样的,总是一个不断突破不断否定的过程,我们现在已经掌握的一切知识总和,足够形成最正确的认识吗?够吗?西医埋头赶路,踏实勤奋,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态度(Scientific Attitude),但仅仅是令人欣慰,因为西医并不能解决人类的所有健康问题。谁说信息、能量不能统一为物质一体?

我们没有这样的理论,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这样的发现。(也许已经有了,只是老夫无知。)

问题是中医的这个大一统的概念产生的太早了(历史悠久),那个年代,我们并没有当下的观察世界的手段与方法,也没有这么多的理论储备,在那个洪荒的年代,产生这样的念头,全凭奔逸的思维。仰观星辰,俯察草虫,世界了然。了不起的古人,了不起的学说。

无论如何,学说是苍白的,西医也好,中医也好,最终要解决问题。而中医擅长解决的问题,正是西医解决不了的。笼统的免疫系统问题,西医有很多办法,但无非是抑制或增强,解决了一些问题。中医只有一个办法,调理,解决了另外一部分问题。中医评价疗效需要的更多是患者自身感受,甚至“气色”,而不是化验指标,所以中医的疗效会经常被误读(夸大或忽略)。反过来说,一位患者的各项指标非常棒,那他也是患者啊。

西医永远战斗在与癌细胞抗争的第一线,中医在后台扶正。没有中医的帮扶,西医也会继续战斗下去;有了中医的帮扶,西医也不会恣意妄为。面对疾病,西医的手段多半是刚正不阿的,而中医在引导,在疏理。“气”的概念不好理解,那经络呢?阴阳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者,先要成为一名哲学家,因此说中医的执业门槛非常高。中医的理论玄而又玄,中医的打法亦然——但中医的实用价值不可否认。

西医有一个分支,叫全科医学,可以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中医呢?差不多每一位中医师都是全科医师,既能看不孕不育,也能治青光眼和支气管哮喘。中医师从骨子里就是要把握全局,西医就是要细分,不断地细分。西医当然会遇到复杂问题,涉及多个专科,这时西医的做法是会诊,很靠谱的一种制度设计。解决了问题,暴露了问题。

中医从一开始就着手培养医学大家,但当代大家鲜为人知,西医从一开始就是侧重专科培养,结果出来了一大批跨学科的医学大家,比如某某,某某某。

中医是宝贝,这个不用去非遗,没啥用。中医现在的问题是骗子太多,这也反证了中医的应用前景,有利可图的地方容易骗子扎堆。中医学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称职执业者施展拳脚,用疗效说话,高调进入医保目录,而不是生硬地中西医结合,也不是提取什么因子往静脉里输注,那不是中医中药的路子,那是一些西医思维的人在拿中医药搞事情。

中医学未来的发展,还需要破除一些体制上的壁垒,用那个什么SCI来考核中医师的学术水平,简直是狗屁不通,无胸无脑。

中医和西医,既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感觉它们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不好放在一起比较。

如果一定要比较,那只能说一些没用的话:

中医是基于理论的,西医是面向方法的。

中医是务虚的,西医是务实的。

中医是笼统的,西医是精细的。

西医是开放、兼容的,中医是排他的。

中医治未病,西医治重病。

西医面对的是病,中医面对的是人。

中医是帮助人的,西医也是。

当你头昏脑涨去医院看病时,中医专家说你的问题是气滞血瘀,你不用想很多,你把那几副汤药煎了喝了,做好一位患者该做的就可以了;当西医专家说你低密度脂蛋白太高时,或者65%狭窄时,你还是不用想很多,更不能去百度——要么被骗要么误判,你可能还是得吃一些胶囊或者分散片什么的。

医生不是救世主,医学也不是什么救世之术。绝大多数孩子选择学医,并没有想去做个圣人,或者拯救世界,只是想从事一个辛苦而又稳定的职业——只不过,如果学的是中医,孩子们早早地就要习惯清冷,习惯思辨,远离一切江湖恶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