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归因问题?
1.
2003年的时候,A和B同学一起毕业,A去了当时最火热的外企,B去了还没什么名气的阿里巴巴,外企在那个年代是绝对的金饭碗,出入高档写字楼,是最让人羡慕的地方,阿里则是一家小公司,电商也才起步,很多人觉得太low。经过几年的奋斗,A同学和B同学的收入差距却越拉越大,当然收入高的那个是B同学。于是A心里很不平衡,觉得自己一个外企员工,怎么会不如一个电商从业者呢?他就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于是后面的几年拼命工作,差距变得更大了……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少,当初不同的选择,会造成非常大的结果差异,你曾经看不起的人,也许未来比你混得好。有些人会说,那是因为别人运气好,够努力,但是事情的原因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常说的“选择比努力重要”,就是因为你做的事,要比你如何做事重要得多。
2.
梁宁在得到的大师课《产品思维30讲》中提到一个“点线面体”的概念:最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
这说明什么呢?你的个人努力,并不和结果呈简单的线性关系,还和你所做事情有关,是否在一个上升的经济体。普通人贫穷的一生,就是“逆天而行”,没有顺应趋势。
在金融领域,也有“系统性风险”和“个体性风险”的区别。
系统性风险就是影响全局的风险,个体性风险就是影响局部的风险。比如苹果公司的股价波动,苹果公司本身的波动,比如乔布斯逝世,iphone的新机型出了问题,这些波动只是苹果公司的内部问题,独立于其他公司。如果是美联储加息、美国经济下滑、或者其他什么政策出台,就会影响整个市场的行情,进而波及苹果公司,这时股价的变动就是外部的、全局风险。
就好像一颗石子,无论多大,扔到海里都只会引起一点点涟漪,但是潮汐可以造成整个海面的涌动。
金融资产的核心是“替风险定价”,放在其他领域则是“正确归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
系统性风险和个体性风险的性质不同,所以应对的方法也不同,个体风险是可以被分散的,系统性风险就需要风险补偿。
3.
知乎曾经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会离开北京?其中一个答案是答主清华毕业,工作五年,行业内顶尖机构工作,年薪二十五万。但是这个薪资水平并不能支撑起帝都的居住成本,何况身为清华毕业生,心中自然有股傲气,觉得自己不该是这样的处境。
作为个人,这个清华毕业生的能力是很突出的,工作单位又是行业顶尖,一般来说结果都不差的。但是,努力工作并不等于好的结果,不然富士康流水线的工人早就财富自由了。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了?是行业,也就是系统性风险。当一个行业处于下行阶段,你的个人努力是不能抵挡住整个趋势的,十几年前的纸媒行业风光无限,如今大多转行谋求新出路,张泉灵罗胖都是典型例子。
外部的力量往往比内部的力量更强大,很多成功人士的成功原因其实是跟对了趋势,并不是他们认为的个人努力。
4.
人贵在自知,很多人是分不清个人和整体情况的,比如说在互联网企业,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无论是谁,都能享受到高额增长红利。那万一行业没落了呢?是否做好了应对方法,毕竟没有基业长青的行业。
在一个确定的领域,相关因素较少,很容易辨别出达成目的的路径,比如说在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外部环境的影响比较弱,你需要做的就是增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然后等待机会往上走。确定领域的前提是系统性风险低,只需关注个体风险,然后将风险分散。
但如果是一家小公司呢?小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影响更强,员工除了要提升能力,还有公司倒闭失业的风险。因此外部更加不确定,就应该提前规划,择时择机会,做好最坏打算时还有什么后路可以走。
5.
有些人只看见了树木,却没有看见森林。有些人只看见了以日计算的起起伏伏,却没有看见以月计算的浮云苍狗。
向内是个体风险,掌控属性强,最容易操作,但没有方向。向外是系统风险,无法掌控,只能规避和选择。
努力其实是一个矢量,要在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的价值。
管什么大浪滔天,我自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