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信息丛林的灯塔—《阅读的方法》读书笔记(四)
书名:《阅读的方法》
作者:罗胖振宇
分享主题:概念|信息丛林的灯塔—《阅读的方法》读书笔记(四)
️读到
一个求知者,在繁复的信息丛林里会迷路,这时候,抽象的概念就像灯塔,远远地指示着出口的方向。
一、概念是文明进化的台阶
罗胖有个朋友的妈妈时中学老师,上学时候,妈妈告诉他一个学习的窍门,新学期领到课本之后,自己先从头到尾翻一遍,了解其中几个关键概念,不求甚解也行,生吞活剥也行。你会发现,一门课一个学期其实就在将区区几个概念。抓住这些线索,你会学习得特别快。
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前所未有的角度,有位诺贝尔物理学家曾经私下抱怨,这辈子最大的渴望不是诺贝尔奖,而是发明一个向“熵”一样的概念。正是这些前所未有的角度,一个个概念一次次把文明推进到新的高度。无论是哈耶克还是汤因比都是用一辈子来不断变幻角度地打磨一个概念。
二、概念需要往下深挖一厘米
普通人和有学识的人,同样生活在概念构成的世界上,区别仅仅在于,有学识的人会借助阅读,往下深挖一点。哪怕只深挖一厘米,也会赢过99%的人。
有三个理由,值得你从浅表的概念往下深挖这一厘米。
一是,许多概念的出处其实已经被淡忘了,比方说“逃之夭夭”。
二是,很多概念被过度简单化了,比方说“风险社会”。
三是,概念在流传中被“污染”了,比方说“中庸”。
三、不要轻视任何一个新的概念,不要嘲笑那些粗疏的概念,他们常常会带来新世界的消息。
金句: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想到
今天这章让我有三点感慨:
一、为什么我没有一个中学老师的妈妈,早知道有这种秘诀,我的学习成绩一定能更上层楼。现在我自己是来不及了,赶快教一下读高中的儿子。
我读书的时候感受,书本是浩瀚的海洋,老师是船带着我们航行,到一个个小岛上捡金币。但考试的时候,往往还会考课外的一些东西,所以我的成绩属于中上,但和顶级同学有不可弥补的差距。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也算幸运,居然没有任何总体战略观,存粹跟着老师学习,优点在于对领航员-老师的绝对信任,还能混到中上,纯属侥幸。
现在的我则陷入另一个困境,只读书,缺乏高端的领航员,就是那些在茫茫书海中指出关键点,并从不同角度剖析的高人。高人能够就一个概念脱离书本,集合史上所有重要的观点予以说明,这就一下子把灯塔指明了。
回过头来看,还是孔子老人家说得好“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二、概念是不同视角理解世界的角度,作为学者研究透一个概念,作为传播者讲好一个概念,作为读者理解好一个概念就都获得了面对世界的一把钥匙。
三、对一个概念往深挖一厘米,会超过99%的人。对此我心有戚戚焉。
其实无论任何事情,只要比大多数人多做一厘米,就会超越99%的人,读书如此,运动如此,职业亦如此。
我一年前开始跑步,半年后一路小跑混进了跑圈,目前10公里的配速在五分三十。看到很多视频上说,1小时能跑10公里的人在人群中只有万分之一的比例,虽然知道在胡说八道,但是心里还是可开心了。按照视频的说法,我已经是万分之一的水平,那远远超过99%的比例了。但道理的确是如此,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下一点功夫,就能超过99%的人。
只是罗胖没有告诉你的是,在中国任何一个领域的山顶只要100-1000个人就可以了,那就是百万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的比例。而真正在山巅处,就是那么十几个人,站在一起还嫌位置小呢。
但是这又怎么样,我们不是为了上到山顶,而是享受登山的乐趣和欣赏满山风光。
做到
从概念的学习者向概念的传播者转变,以前我一直考虑怎么输出内容,没有一个稳定的锚,读了本章,我终于明白,我可以讲述一个个概念。进而,我的阅读也要围绕这些概念来读,这样才能读得深,读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