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读后感文章修改探讨研习

没有天生的才华,只有刻意的练习。

2021-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那夏欧尼

昨天完成了本月第二本书的阅读,这本书的名字是《刻意练习》。

读这本书之前,我便对“刻意练习”法则早有耳闻,这个法则让我相信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经过大量的积累。

针对人们所谓“天生适合”或者“天生不适合”的言论,作者的解释是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一个正常的人,会天生适合或不适合做某件事。

比如唱歌、写作、绘画等等,只要你在其他方面正常,那这些方面也可以做到擅长。

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适合唱歌,或者不适合某些事,一方面是因为他没有进行大量的刻意练习,另一方面则是陷入了“自证预言”。

01)

“自证预言”是说我们对待别人的方式,会影响到他的很多行为,最终改变他对自己的评价。

这里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假设我是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我因为你做某件事的表现,认为你不适合这件事,你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认为自己确实不适合,不再练习也不会得到成果,于是预言实现自证。

自证预言换到孩子身上更加明显,父母老师看到孩子做不擅长的事时,会劝他放弃去尝试另外的事,比如不让看起来笨手笨脚的孩子搞体育,建议唱歌不着调的孩子去试试别的。

后来这些预言自然而然会成真,人们认为不适合体育的孩子,绝对不会精通运动;

人们觉得是音痴的孩子,也不会去学唱歌或演奏乐器,因为人们觉得他们不擅长某件事,他们便不再尝试,等到他们长大后自己也会这样认为,这种预言也再次自我实现了。

02)

对成年人来说,打破自证预言的方式是坚定的相信自己,尽全力寻找成功的方法进行练习,最终实现真正成功,让别人刮目相看。

那什么是成功的方法呢?作者在本书所写的案例中,富兰克林从新手开始练习写作,直到最后成为伟大作家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1.找出“榜样”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

起初富兰克林的文笔较差,当他看到某本杂志上有许多优秀文章时,他希望自己也能写出那样的文章,于是他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文章,总结出段落意思,通过自己的理解重新描述,之后和原文对比区别,纠正自己的版本。

这个过程他以优秀文章为模仿对象,学习这些作者的表达方式,提炼了自己的文笔技巧。

2.扩充词汇量,便于写作。

富兰克林扩充词汇量的方式是“写诗”,也就是将原文提炼成诗句,迫使自己能够想出更多的表达词汇,不过我觉得这个方法不适合中文写作,毕竟中文里写诗比写作难度高多了。

但我们可以学习的是他的精神,这种为了完成目标而尝试各种方法,提升能力的精神。

3.完善写文章的逻辑和结构。

文章结构是练习的结尾部分,富兰克林将全篇文章的大意总结出来,每个段落用简短的语句总结到一张纸上,然后放置一段时间,直到自己完全忘记原文的内容,以及纸上的文字。

这时他打乱所有的纸张,使总结出的内容丝毫没有逻辑,然后根据这些片段重新还原一篇文章,最后将自己写出的内容和原文对比,观察作者安排文章结构的逻辑。

如果他发现文章中的某些地方,自己整理的思路和原文作者不一致,他会纠正自己,并从这些错误中学习。这样的练习,迫使他小心翼翼地思考怎样在文章中理清思路。

03)

因为目前我也很重视写作水平的提升,所以本书的这个案例对我影响比较大,特此分享出来希望简书同为写作者的朋友们,有所受益。

总得来说,刻意练习的核心是有目的,有调整的练习。比如富兰克林每次进行不同难度的写作模仿,经过这种特意安排的练习,他的写作水平才会迅速提升,才是有效的练习。

而不进行思考的练习则是天真练习。比如学习小提琴,如果每天弹奏练习两个小时,只是纯粹拉曲子,不在意调整对错,不在意一首曲子需要的时间,即使练习再久都不会进步。

天真的练习是单纯地重复某些动作,并期望这种重复能够提高能力。而有目的地练习,则是带着“目的”进行练习,并不是埋头苦干。

只有区分开两种练习的区别,并加以正确的练习方法,我们才能培养出所谓的“才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