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想读书让生活美好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周末随笔 思绪点滴(2018年第36周)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74人  独行侠者

【1】读书

认真读书

秋雨纷纷,凉意渐浓,静坐书屋,认真悦读。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周六早晨,有些人仍在暖和的被窝里睡懒觉,有些人早已外出运动归来,热爱读书的朋友们相聚在席殊书屋,喝茶聊天,以书会友,志同道合,相见甚欢,素未相识的人们因书而结缘,一面之缘的人们因书而重逢。屋内温暖的气氛、热心的书友与窗外冷清的街道、阴郁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恍若两个世界,书屋将我们与世界隔绝,抛却世间一切烦心之事,将自己彻底放空,尽情陶醉于书香之中,肆意遨游在书海之中。

挑选一本适合朗读的书,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将书柜里的书悉数翻出,逐一翻阅,认真品读,用心感悟,纠结许久,终于找到了一本私以为挺适合朗读的书,我喜欢这本书的名字,用一间书房抵抗全世界,多么美好的理想啊!我们内心中都渴望逃避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都渴望找寻一处世外桃源去藏身,现实之中,唯有书房可以将我们与世界暂时隔离,得以享受片刻的安宁。

读魏小河的书,好像在自言自语,沉浸在他的文字之中,好似在重温自己的故事,读书是一场孤独的修行,这是一条安静的、寂寞的旅程,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之中,有幸遇见越来越多热爱读书的人们,彼此交流,畅谈感悟,思想碰撞,火花迸发,读书给我们每一个爱书人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户,开启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通过阅读,感受到自己变得更独立、更丰富、更自由、更通透。

养成读书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有了庇护所,苦闷受伤时,才有治愈的地方,才有面对这慌乱世界时的强力后盾。——毛姆

【2】徐童

独立纪录片导演 徐童

一个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一个中国传媒大学的肆业生,一个剥开边缘人群真实面貌的导演,一个永远走不出游民主题的游吟诗人。他,就是徐童,2007年写了一本小说《珍宝岛》,蒋雯丽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推荐出版,并表示自己愿意出演其中的任何一个角色。次年,徐童拍摄了第一部纪录片《麦收》,之后,徐童陆续拍了两部纪录片《算命》和《老唐头》,被称为“游民三部曲”。

徐童的镜头真实而又惨烈,厚重而又灰暗,近乎赤裸裸地直面社会边缘人们的生存状态,这些人没有生活,仅有生存,徐童不断追寻着“没有乐趣的人生,活着是否还有意义?”的终极答案,镜头里的唐小雁表现出极其顽强的生命力,面对苦难不妥协,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不幸不悲观,面对委屈不掉泪,这才是真正的本色出演,毫无矫揉造作之感,远远超越那些所谓的演员,徐童用真心赢得了小雁的信任,她把徐童当作铁哥们儿,毫无掩饰地展现出自己的真实生活,小雁的真性情赢得了观众们的尊重,远远地超越那些佩戴伪善面具的人们。

徐童用一种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写作手法,拍摄出一份悲天悯人般的知识分子情怀。视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生存值得被记录,毁灭值得被默哀,我们得以有幸观看这几部与主旋律格格不入、违背“正能量”、毫无票房收入的纪录片,徐童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一名真正的勇士。

为什么这些人这样生生灭灭?为什么这些人这样不幸地活着?——徐童

【3】折磨

备战考试

临近考试,无暇备考,焦虑与日俱增,恐慌肆意蔓延,考试如同一把悬在半空中的利刃,寒光凛冽,精神备受折磨。

平日里忙于繁杂、琐碎的工作与生活,夺走了精神生活所需要的宁静和专注,家人入眠,独坐书房,却无心备考,翻了几页书,浏览了几个视频,时光如白马过隙,悄然已至凌晨1点,此时此刻,秋风拂面,带来了些许凉意,精神也随之振奋起来,距离考试剩余不足60个钟头,心中竟然出现了一丝逃避考试的念头,也许是近期精神备受折磨的缘故,心中总在惦记着这件不大不小的事儿,心力交瘁,身心俱疲,精神上的焦虑不安转移到身体上的症状是疲惫不堪,每天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进入家门,除了睡觉之外,一切索然无味。

也许是思虑太多,也许是过于担忧,一场并不重要的考试,竟然如此影响情绪,逐步调整精神状态,聆听一首安静的轻音乐,让思绪在舒缓的旋律中流淌,让心情在静谧的氛围中平复,以一颗平常心去坦然面对这一场考试。

一个人思虑太多,就会失去做人的乐趣。——《威尼斯商人》

【4】欲望

远离欲望

记得小时候,每逢暑假,总会津津有味地把《上下五千年》翻阅一遍,记得中学时代,课后聚集到同学家中一起饶有兴趣地观看《真实的谎言》,记得大学时代,去必胜客用餐是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那个年代,精神和物质双重缺乏,虽然我们的选择很少,但是我们很快乐。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获得了极大的丰富,我们拥有了近乎随意选择的能力,吃喝玩乐,应有尽有,读书观影,轻松实现,我们的“欲望”也随之渐渐膨胀,我们的快乐时光却一去不复返。

坐在家中,全世界的美食任由选择,我们每次都在纠结吃什么;静坐书房,纸书堆满了整个书房和书桌,电子书塞满了手机和电脑;打开电脑,硬盘中装满了数以千计的电影,让我无所适从,内心焦虑,惶恐不安,生怕错过了某一部心仪的电影,又怕把时间浪费在一部烂片上。

每一次逛书店,看到一本心仪的书籍总会收入囊中,每一次朋友推荐电影,总会立即找寻收藏至观影清单中,每一次逛街,总会以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囤积几件衣物和几双鞋袜,每一次凝视书房、衣柜和电脑硬盘,内心充满了焦虑、纠结和愧疚,五味杂陈,难以名状。我们的“贪念”正在摧毁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欲望”正在扰乱心灵的安宁。

我们的时日荒寞得没有止境,
在这些时日里心灵没有安宁。
——《鲁米诗选》

佛教中的“贪”是三毒之首,用鸟来象征众生的“贪”,沉溺于五欲之境,导致在六道之中轮回无法解脱。除了贪念珍馐美味、名牌服饰和好书佳片,有些人终生痴迷于追寻功名利禄和绝色佳人,贪求恋著而不舍,终其一生而不得,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韶华白首,不过转瞬,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容貌美丑,皆是皮下白骨,表象声色,又有什么分别?也许,佛学中蕴含的一些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远离“欲望”的侵扰,帮助我们重拾心灵的安宁。

上帝给了人们有限的力量,但却给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基督山伯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