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质和写作及数羊
【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这样一直数下去,真能让一个失眠的人睡着觉吗?
在看了《禅和摩托车维修的艺术》里关于讲述者波西格自己,或者说斐德洛,通过点砖头让学生来写作的故事之后,我不禁产生了这样的一个疑惑。
故事是如此讲述的。
他在大学里当修辞写作老师时,班上有个女生,平常读书很认真也很努力,受过很好的写作训练。但令他头痛的是,她每每写出来的文章很乏味,也没有创意。有次他给学生们布置了写一篇有关美国的500字短文,那个女生不知啥原因一下发呆卡住了,什么也写不出来。于是,他就把写美国的题目换成了写他们城市博兹曼,但她还是一点也写不出来。最后,他又让她改成写学校边上的街道,写街道上的歌剧院。如果连歌剧院也写不出来,那就写歌剧院墙上的砖,从左手边看到的第一块砖开始写。
结果,到了第二天,那个女孩很高兴地交来一篇洋洋洒洒有五千字的文章。女孩对他说,她按照他的方法,真从看到的第一块砖开始写了起来,然后再写第二块砖,等到第三块砖的时候,她突然发现自己的脑海中就冒出各种想法了,结果文章就出来了。
我不知道,在这个故事中,波西格有没有夸张的成分。但即使有,应该也不妨碍一个事实,就是当那个女生开始认真观察第一块砖的时候,她可能在试图把思想集中聚焦于一点,等到第二块砖的时候应该在努力把聚焦变成专注了,再到第三块砖的时候,可能专注状态就一下引导她进入到心流中去了。于是,写作的思路就顺势打开,越写越顺也就自然而然了。
如故事讲述者事后的反思,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微小的事物或者事件也好,都隐含着无穷的假设,你越去专注地观察,你就可以看到越多,可以写的也就越多。他这个说法,大概就是波西格想表达的关于良质的写作吧。
我们往往会把文章中优美的词句,精巧的结构,动人的情节,渊博的引用,深邃的观点作为评价一篇文章好坏的依据。诚然,这些是一篇好文章需要具备的因素。但,我们的经验更告诉了我们,仅有这些未必就能成就一篇好文章。而没有这些,也未必不能构成一篇好文章。以波西格在《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里的观点来看,那是良质,才让一篇好文章可以产生只能意会的好,并非其他。
良质的写作并不是说,为了要试图达到某种效果,而去追求熟练采用培训班里教的修辞技巧或者书上列的写作规则。那些技巧和规则,也许的确可以让一篇文章看起来好看,但事实上,那些让人觉得好看的规则,往往只是在一个作品被评价为好之后,才被大家归纳或者总结出来的结果。
实际上,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大多是没有经验和规则可循的,也不是依照那些规则就可以产生出来的。
只有在把你内心认为是对的东西顺着自己的心流写下来时,才有机会产生属于良质的文章。至于修辞技巧和写作规则的运用,则是在你完成了良质的写作后,再回过头去用来补充和完善的方法,那更多属于锦上添花。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所有的时间会产生灵感或者进入心流。灵感总是稍纵即逝,心流总是寻而不得。属于我们的良质是如此的飘渺和虚无。
那么,为何如此困难去发现良质呢?
《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的一个哲学价值就在于启发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不管科技如何科技,不管现代如何现代,我们身处的世界不可否认地在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个充满噪音和诱惑的世界中,波西格认为,我们已经深陷其中,几乎不可自拔。以至于,理性和感性的背道,科技和人文的疏离,这一切让我们的内心早已迷失了对于良质的觉察。(关于什么是良质,读者可以翻阅我的上一篇《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
纵然如此,良质却始终存在于我们所身处的天地之间。尽管我们已经学会了众多全面细致和精巧准确的手段去描述良质的结果带--美好,但也始终有我们无法描述的良质,在我们未来和未知的时空下于不经意间闪现出来。波西格提醒我们不要因为理性的过度发展,技巧的过于熟练而忽视了良质的存在。
即使有着这样一些具有善意和深意的提醒,但糟糕的是,我们的时代好像并没有比波西格写下这本《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的时代变得更美好。今天的世界依然一片火海,那样的不堪。不过,有些题目实在太大了,欲说还休,却道秋凉好个夜。也就只能在这温柔的良夜里,用仅存的闲心去想想到底要数到第几只羊才能让人睡觉的困惑吧。
通过波西格让学生点砖头后沉下心来写作的思路来看数羊睡觉这件事,应该不是数羊本身有多少神奇的催眠效果,就像点砖头写作一样,也并不是真的点砖头。但通过数和点的动作,却能让你的心聚焦而平静下来,平静后产生专注,专注后进入心流而已。只是数羊让你进入到了睡觉的心流,点砖让你进入到写字的心流中,两者异曲同工,最后都是良质的获得:睡觉的良质和写作的良质。这时,我们就可以看到有一种共同的东西在引导良质的出现:平静的专注。
事实上,如果你能够平静而专注的去做一件事,而正在做的那件事也能让你感受到平静时,很容易就让你忘记旁边的环境,忘记时间的快慢,忘记你的情绪,你只是沉浸在里面,如果恰好是写字,就是任思绪在文字的河里流淌。如果是睡觉,那就安然入梦乡。
这大概就是波西格教给我们去发现良质的方法,平静而后建立可持久的专注。按波西格的思路,我总结了一下平静的三个等级:
1.生理性的平静:呼吸,心跳,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荷尔蒙等生理性平静;
2. 心理性的平静:摈除你的杂念,让意念专注在某一点上或者放空思想;
3. 价值性的平静:价值观或者信仰下的淡定和从容;
所有试图从生理基础上开始的平静,是一种自外而内式的。确实,通过深呼吸等动作,能够从生物学上缓解你的紧张,但如果没有始于内心或者触发了内心的平静,都可能只是短暂或者表层的,就犹如在一片沼泽地里行走,偶尔踩到几块干硬的土地。只有从价值观基础上建立的内在的平静才是自内而外的,那样即使在遇到意外事情时候发生了慌乱,最多也就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扰动,犹如在一片厚实的大地上行走,偶尔踩进了一个水坑。你的内心也会很快恢复到价值观所建立的内在平静的水平基准线左右。
而平静,并不是一种消极,平静所产生的专注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恰当地说,平静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产生可以让人们对于美好建立持久专注的热忱。我们大多知道,Good是英语中代表好的单词。但可能并不了解的是,Good在古希腊语中,实际是和上帝God属于同一个词根,Good is filled with God。即,“好”就是指被神的光辉所包围着的事物。看起来有些唯心,但这就是源头。
平静而专注下的热情甚至可以产生狂热,比一时的头脑发热更令人不可想象。这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Free Solo》中讲述亚历克斯·霍诺德以无保护徒手攀登酋长岩的过程可见一斑。他在面对那么险峻的酋长岩时所表现出来的极致平静下的专注,勇气,执着和自律,将生命置于强大自然中的和谐,不就是最好的良质吗?
医生在检查中发现他一个独特的生理现象,就是在他大脑中主管着恐惧的海马体组织基本上属于不存在,这样让他可以毫无障碍地获得在面对恐惧时的生理平静。这或许是他先天的,或许是他常年平静专注训练后所获得的效果。然而,对我们常人来说,我们的不平静主要是有两种来源:外部环境给你造成的压力感和来自内心的忧虑感。外部的压力感容易理解,内心的忧虑感则来自于三个方面,
1.价值判断陷阱,这是情感理解的片面性限制;
2.认知判断陷阱,这是认知理解的局部性限制;
3.机能判断陷阱,这是身体生理机能反应的偏差性限制;
其中,价值判断陷阱最为危险,因为人的价值判断很容易僵化和偏执。波西格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
要慢下来,要用你自己的内心去静静的审视过去你所执着的或者你看重的那些,是否还是依然重要。你在审视他们的一刻,他们也在询问和审视你。你要去感受到他们的反应。
如果继续深入一下,那么在价值判断陷阱中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问题与解决:
1.如何解决自我和良质的混淆?过分强调自我,会让自己和良质隔离开来,并导致自我膨胀。这就有必要建立自我谦虚。有时候即使是装的,也要装出这种态度。
2.如何解决挫折感?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对过程的不了解和不熟悉,以至于没有办法完成任务。那么,在开始一项任务前,就必要为这项任务去学习和准备,建立指导完成任务的过程地图和知识资源清单。
3.如何解决焦虑感?焦虑感主要来源面对任务的急于求成,头绪不清或者交织错杂后引发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逐一理清思路,把事情一件一件的写下来,分好轻重缓急,然后依次开展解决。
4. 如何解决枯燥感?枯燥感主要来源于日常型任务简单的重复。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生活的仪式感和工作的仪式感,以一种平静而庄严的态度去建设平凡中的秩序和节奏。
5.如何解决烦躁感?烦躁感实际上是来源于和预期的差距。比如过高设定了预期,低估了工作的难度,或者低估了完成的时间等。那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不要过高设定目标,降低预期。
关于认知判断的陷阱,这主要来源于你所面临的问题超过了你的知识认知后,而导致的处理不当。其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给自己预先建立好一套思维框架。这样,在你面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问题时,可以指引你恰当处理而不会因为囿于你有限知识下发生错误。同时,也可以让你知道如何将问题扩展到更大的层面上去需求解决。
关于身体判断的陷阱,这要来源于可能你的认知判断和价值判断都正确,但限制于身体机能的问题,无法执行到位,简单说,就是心中有所想,但力所不能及。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缺乏训练,身体机能跟不上灵魂的问题。在简书中每天有很多人写日更来训练自己,这就是一种训练,可以用来解决手下的笔跟不上心的问题。
日更,这一种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回过来,我们也必须知道,若没有良质的写作,一切的规则和修辞技巧都是苍白和无力的。所以,只有良质的日更才是良质。
在大致了解了数羊帮助睡觉这件事后,我又起了一个疑惑,既然是为了通过数这个动作来建立平静和专注,那为什么只是数羊,却没有去数狗数猫来催眠呢?再去网上查了一下,发现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原来数羊助眠这个习俗大约来自欧洲的某些地区,因为英语中羊是sheep,睡觉是sleep,发音相近,数羊就好像是在说让自己睡了。另外,“sheep”这个英语单词,在发音的时候能让人觉得呼气悠长而比较容易进入平静状态。
所以,“one sheep, two sheep,three sheep,…”这样的英语数羊,似乎就可以算是个有效的催眠口诀了。然而,到了中文语境,其实这两项因素就完全不存在了。如果我们真用“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这样数下去,若非有睡觉的良质,估计就真可以数到天亮了。突然,不由得想起了那个在曾经在欧洲某些地区游荡的幽灵,如今在我们的世界里又是怎样的游荡呢?
但愿如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的歌曲《当世界置身一片火海》(World’s on Fire)中唱到的那几句,
当天空放晴时
我们的梦想将再次起舞
家园将在灰烬上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