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位年轻老师的困惑引发的思考

2023-07-31  本文已影响0人  梅云木子1

直击屡考屡错之痛,谈谈提高试卷讲评效率的一些简单策略。对于老师而言,最高兴的莫过于考试成绩发榜。可是成绩的发榜,往往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今年中考结束的时候,就有一位年轻老师和我聊天,大吐苦水。他说我几乎把所有的资料上的题目都讲了,学校的各种试卷我也讲了,结果学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自己心里很难过,他强调了好多题目,特别学生错了,他就一再的讲,讲了再做。可是,一道题学生一听就懂,却屡考屡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十分困惑。他在只是去讲题目也就是学生在做试卷的过程中其实就是通过巩固检测知不足。所以我们在讲试卷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就地取材,直击考点,既节省时间,又能强化训练,这样才能够高效学习。

2,要充分的利用好考题。变式延伸。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考察的知识点、能力点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考题进行辨识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辨析考点和题型的能力,又能拓展考点,增加训练的难度。这样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考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1.精选试题,课外及时的跟进。

试题如海,学生淹没在题海未必就是好事。为了成就学生,老师要入题海进行打捞提炼精选后再呈现给学生。比如我们要紧扣中考的考点,分类强化,这就要求要求我们老师要深入的研讨吃透《语文课程标准》,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考察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而分类训练可以巩固学生课堂上学到的解题方法,强化知识点、能力点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呢,可以聚焦一个考点,将同一知识点能力点的题目筛选出来。加强的加强巩固联系,比如说修辞,字音,字形,标点,成语、词义、病句,用语鉴赏类的,名著类的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我们做到让学生做、改、评、练,反复循环。

2.我们要分层设计训练,个别的辅导。《语文课程标准》专门强调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讲卷子呢,我们要设计分层的跟进计划训练,比如说共性的问题设计夯实题,夯实基础题,我们要求大家全做。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呢?设计一些拔高的题,拓展训练。例如我们《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陈述的三个建议,每个学生可以说都能耳熟能详,可是如果我们做题细思原文,他为何要提这三点建议呢?我们来去看看原文中“开张圣听”后有“不宜妄自菲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赏罚严明,后面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这就是他陈述建议的原因啊,恰恰也是诸葛亮的担忧所在。如果问题换成诸葛亮对后主有哪些担忧呢?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但是角度一变,我们采用这种逆向问法。那么对于学困生呢,我们可以降低难度,让他练一些基础的题。

3,让学于生,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海德格尔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让学的真谛就是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首先要自查自纠,总结反思。让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错题集,而错题集纠错的时候呢,要将错的原因给他归类,找到错因,并且这种办法要长期坚持。

其次,要自主命题,互批互改。因为学生习惯于是做卷。做不完的试卷啊,做不完的试题,那接下来就是老师讲评,他在改,如果我们换成让学生命题,自主命题,给出参考答案,同学抽到呢,可以互做互改,通过讲评,最后对学生出题好的进行奖励激励,我想奖卷评卷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所以讲卷评卷也要创新啊自有一套又要不落俗套。学生但考察的知识点、能力点相对还是比较稳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考题进行辨识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辨析考点和题型的能力,又能拓展考点,增加训练的难度。这样训练能够使学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对考点进行巩固和强化。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对于语文试卷,除了我们刚才所讲的这种逆问法也可以客串,比如说2019年的中考试卷,某省的中考试卷有这样一个,下列词语中,与本文思想主旨相符的一项是那八个词语,那么他给出的议论文是《生活因磨砺而美丽》。那a的选项是卧薪尝胆,披荆斩棘,B的答案是化茧成蝶,百炼成钢,C是磨杵成真,披荆斩棘,D是破釜沉舟,脱胎换骨。所以我们由此可见,其实是考成语,但是这里对题目进行了变脸,当然还有一种情式,对成语的运用呢,选择加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我们给它变成了找一个词语替换,使句意不变。这样考察的范围,所以我们怎样来变,变怎样去变呢?

首先是比如说我们可以变一变考察的范围,也可以变一变考察的方式或考察内容,或者语言的情境。当然不管我们如何变,就像小说里小品里所说的换马甲也好,或者是成语的张冠李戴啊,移花接木,但是终归我们变的目的是常常新,我们的教学呢,也要变变脸。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