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一百天计划》 day · 52 好心态来源于知足
大家好,我是美思。
好的心态来源于自我满足
心态一直是挽回中的重点,我之前也写一篇关于怎么调整心态的文章,如果你没有看过可以在公众号:猎爱恋商中回复“心态”看一看。今天这篇文章会告诉你好的心态来源于什么。
一、知足并不是得过且过
我见过很多人,过着佛系人生,生活能过的去就行,既没有规划也没有目标,对于感情也是如此,过得不累就行了,年纪到了就胡乱找个人结婚,这种不叫知足,这是典型的得过且过。
有些人平时就是:差不多就行,差不多就好,随便你决定,吃东西可以随便决定,可感情、婚姻千万不能得过且过啊。
二、为什么你不知足呢
我相信你在挽回中肯定会有两个对比:在一起的时候和分手之后,ta对你的态度还要和其他挽回者比较挽回进度。
我们先说第一种情况,总会有人来问我们:老师他之前对我怎么怎么好,现在对我这样,我接受不了他这样的态度。
首先你要找准自己的位置:现在你们已经分手了,ta的所作所为,ta对你的态度是不用去顾及的感受的。
之前你们好的时候,ta可能有所保留,毕竟还没有分开,还没离婚,ta会去考虑说出这些话的后果,但分手之后这些顾虑都不存在了。
还有就是,你们分开了,是你想去挽回ta,所以主动方是你,很多人要面子,总是感觉主动了就掉价。挽回的你不主动,想要被挽回的ta主动这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可能性极小。
双方都互相僵持着,关系不能往前走,那肯定就是后退了,除非你真的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所以还是主动挽回,认清形势,放下所谓的面子,忍一时海阔天空。
还有一种情况就更常见了,在感情中太作了,前任一直在忍受,缺乏沟通,最后通过一个微小的导火索,然后突然爆发,结果导致分手。
因为前任的过度忍受,在我们看来一些不正常不健康的关系,甚至是病态的关系,在你认为都是正常的,对待感情的认知不同,甚至可以上升到三观不一致这个层面。
有些人认为恋爱、结婚就要无时无刻都要捆绑在一起,时刻要汇报行踪,一时没有联系就慌了神,甚至还有人在向我们咨询的时候说:我只要出门了,就恨不得把他锁在家里才能放心。
当然这样不健康的关系,可能能维持一年、两年,但人的忍耐是有极限的,等受不了的时候就会爆发。
你要挽回首先要完善自己对于感情的认知,承认在之前的关系中的问题,并且学会接纳ta的不完美,让你们的关系回到一个正常平等的状态。
而不是挽回之后还是和之前一样那种病态关系,这也就是很多人和好之后,又再次分手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每段恋爱都不能长久的原因,你的正常在ta看来是不正常,怎么能长久的在一起生活呢。
至于要不要改变自己去接受他,我认为最关键的就是爱,你对ta的爱是不是能超过自己,爱是付出,不是索取,爱是完善自己去吸引他,而不是改变ta来迎合自己。
如果你更爱自己,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人可以接受你的全部,包容你的一切,当然这个人不会是你的前任。
和从前的自己比完了,也会和其他人比。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其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本来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挺好的,突然有一天看到之前不如自己的人,过得比自己还好了,嫉妒心就有了,心态不好,对平淡的生活也就不满了。
同样的,你在挽回的过程中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看着人家的情况变好了,就着急就慌乱,每个人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能不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也很多,时间的长短只是一个标准,所以真的要多看自己,要挽回就别着急。
三、如何才能让自己满足呢
1、设置一些中继点
挽回真的是一个特别艰辛,折磨人的过程,如果你的情况特别的糟糕,异地、联系方式被拉黑、甚至对方还有了新欢,所有能遇上的不利情况你都遇上了,客观说挽回成功是一个十分遥远的目标,很多人就受不了了,总感觉自己怎么做都办法成功了,心态很差,
有句话: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为什么你的心态很差,是你的期望太大,如果你的期望小一点,更容易达到一点是不是会好过点。
例如都被拉黑了,那你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让对方把你从黑名单中放出来,等这个小目标达成之后,再开始下一步的行动,让你的挽回有一个中继点,会不会让自己心态好起来呢。
2、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上面说的是客观难度很大的挽回,还有一种挽回情况我也常说到:客观情况不难,但是主观上很难的挽回。
客观不难,两个人还有联系,能正常的沟通,但是前任对你还有投资,当然对你的态度肯定是不能和捧着你的那时候比,也就是我们认为正常,而你认为正常的关系。
只要你能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好好去处理情况一点都不难,但就是因为你的欲求不满,不单单是要挽回前任,还要回到之前那种病态的关系中,肯定是没法满足的,就算你通过一些假象,一些伪装,成功挽回了,等复合之后,旧病复发,等待你的肯定又是一次更为彻底的分手。
之前也写了一篇文章,好不容易挽回的爱情,怎么又分了,没有看过的朋友也可以在公众号中找一找,很多人会问我们,有没有付费的课件,其实完全没必要花钱买课件,看看文章就行了,内容不值钱,大道理都懂,挽回在于行动力,更在于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