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琅琊(108):我就不能来探病吗?不能。
第13集 年尾祭礼,杀机渐起(4)
密道还没建成,靖王宝宝一阵风一样悄咪咪的从正门进了苏宅~
苏哥哥谁说你没有痣?你的痣明明长脸上了……
看清来者之后惊了一下,赶忙起身:哟,我的小祖宗,头一回登我大苏宅的门儿啊,这是有八百里加急的军情要报吗?
几个月下来,景琰对苏兄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冷漠、不屑、满腹质疑,变得日渐友善,先是客气,再是尊重,如今又多了几分体贴。
呐,这娃娃现在突然变得有点乖了,还真不太适应额~ 这非常时期突然亲自找上门,是又出什么幺蛾子了嘛?一个大活人从正门直接闯进来有点冒险啊!这没有密道就是不方便~
balabalabala……苏兄瞅着景琰一脑袋问号。
景琰赶紧解释:放心啦木有人知道我来找你私会~ 人家现在可小心谨慎听话了呢!不会坏事滴!来来来,松口气松口气~~
呼~~
自打上回从靖王府出来后,这哥儿俩似乎就没怎么见过面,各自该干嘛干嘛,一个在朝堂鞠躬尽瘁,一个在幕后翻云覆雨,配合得却相当的默契,不到仨月的功夫,朝中那两只斗鸡的几大心腹,不是领了盒饭,就是在领盒饭的路上——庆国公和楼之敬掉了脑袋,陈元直被当众摘了乌纱,何敬中只剩下了一口气。
这功劳绝不是苏兄一人的,若不是萧景琰在朝堂上收敛锋芒,进退有度,努力结交良臣,把所有经手之事办得漂亮,单凭苏兄在幕后一个人的力量,不可能短期内取得如此成效。
俩人看似是两条平行线,但步伐节奏却出奇的一致:一个惩奸除恶,一个力挺贤臣,没过几个月,这原本污秽不堪的朝堂,似乎突然让人看到了希望。
苏兄:瞅见你第一反应就是又他爷爷的出事儿了,你小子肯定不是来找我唠嗑的。赶紧的,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随口一句:我就不能来探病吗?又突然让人心头一暖,这是听到苏兄上来就问“有事吗”之后,景琰条件反射式的辩解:在你眼里我就是个冰冷自私,心中只有利益和偏见,丝毫不懂体贴,不解风情的一个人嘛?
彼时的景琰,到底还是一个性情中人。他也许不一定有多心疼自己的谋士,但先生为自己呕心沥血,出于尊重和礼尚往来,生病了也理应关心探望一下。
“我就不能来探病吗?”“不能。”
我太了解你了,你的世界里,没有客套,所有无意间流露出的温暖,都源于内心的情义、感恩和挂怀。
我不是来京城跟你做朋友的,我只能是你的工具,你的利刃,你必要时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
所以除了信任,别的什么都不要有,哪怕一丝感恩和挂怀,也会让我紧张不安。
你的义气和温暖,可以给赤焰,可以给林殊,可以给纯臣,可以给天下人,唯独不能给梅长苏。
最在意的朋友,此时却要想尽办法切换身份去疏离,同时还要恰到好处的维系那份信任,苏兄内心的疲累,可想而知。
萧景琰话锋一转——探病是真心的,不过今天也确实是带着事儿来的,可我是来送情报的,不是给你找麻烦的~
知道你正在琢磨皇后生病的事儿,想必你本事再大,也不会比我的情报来的快和准,为了让你少走弯路少耽误时间,本少爷就专程跑一趟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个药,不致命,也没啥大事,就是症状吓人,就跟犯了颈椎病一样,除了卧床睡觉啥辙都没有。
而且药性会持续一个礼拜,整整一个礼拜哇~~~(小琰琰你说的“只能”是认真的么?)
楼主有严重颈椎病,犯病时候就是这个德性,还伴随恶心想吐,头疼欲裂,整个人要归西的既视感,除了睡觉,别无他法,一个晚上就够我受的了,这位国母大人要膈应一个礼拜,同情娘娘半分钟……
看样子搞事情的不像是仇家,倒像是过家家——我们都知道,碗里下药这种事儿,仇家才会下毒,过家家最多下点巴豆恶心你一下,没想把你怎么着~
小动作按照惯例刚刚开始,就被某人一眼捕捉到~
景琰:谁再说我蠢说我迟钝我跟丫急……
一边跟苏兄聊着这个问题,一边继续低头研究这个熟悉的小动作。
预计这事儿将随着皇后情况好转而不了了之——查案木有结果,皇后又没大事,大家就只能假装是个意外了,不然无凭无据的,害能咋滴?
嗯……出手不用太狠,整得皇后不能出门就行了,言侯爷这波稳~
大脑越专注,手里搓得越嗨~
苏兄:看见没,衣服上这些纹路都是被勤学好问的我一点一点搓出来的……
某人终于忍不住了,又开始转眼珠:我是该套你话呢,还是该套你话呢,还是该套你话呢?
艾玛,坏菜了~这货太敏锐了,我是防不胜防啊,一时失神,竟然忘记了,他可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林殊的人啊!
7秒钟,我们来看下苏兄都做了哪些自觉的,和不自觉的微表情及小动作:
先吓得赶紧撒手……
被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惊了一下:
下意识的低头去看自己的手:
搓个手而已,手上又没有手环,很平常啦很平常,表怕表怕~
眼珠左右游离了不到1秒钟,又非常好的控制着幅度,然后轻呼一口气作为缓冲,迅速的思考怎么打发这个想起林殊就敏感得要死的家伙。
习惯性动作,通常是不受大脑支配的,如膝跳反射一般,倘若这个时候,苏兄急于否认自己没有这习惯,那难保以后不小心再被捕捉到,反倒显得自己心虚说谎,越描越黑。所以苏兄定了定神,索性大大方方承认了:是啊,哥们就是手欠,想事情时,发呆时,无聊时,紧张时,激动时,这爪子向来都不闲着。
——把只有在思考问题时候会产生的小动作,说成是有事没事都会有的习惯。这样即便以后再被靖王撞见,也不至于大惊小怪了。
然后补一句:这可不是你家林小殊的专利哦,我们许许多多聪明人都这么干,脑子不够,手指来救~
——把自己一个人的锅,甩给更多人。
其实第4集里头,谢玉思考如何解决夏冬的时候,也不自觉的搓过手——
最后,偷偷地把欠儿欠儿的爪子缩了回去。
景琰其实并没有起疑心,只是睹物思人了一瞬——两个外貌、气质、体质、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只是一个小动作相同,脑洞再大,也不可能想成是同一人,只是这个动作,让景琰的心突然疼了一下。
一瞬间的恍惚~
开始忆往昔峥嵘岁月~
苏兄紧张心虚得汗毛都竖了起来~
玄天观。
雷声滚滚,还能清晰的听到几声乌鸦叫,似乎在暗示着有不祥的大事发生。
院内,依稀可见众人忙碌的身影。
前面有一小段情节已经埋了伏笔了,闻天师已经以重新踏看祭台为由,进宫做好部署,皇后也成功的被兄长坑得出不了门,一切按部就班进行着。
而这一段插在景琰和苏兄的对话之间,也意在暗示观众:苏兄冥思苦想的皇后病因,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言侯爷这段的出场,始终只有一个神秘的背影,观众仅凭环境位置、人物的体态以及说话声音,隐约猜出他的身份,感觉出他是整个幕后指使者,而具体谋划的内容,依然不甚清晰。
如此大事,闻天师又是作案人,也是唯一知根知底的人,这种人通常事成之后都难逃一死,可言侯自己抱着必死的念头,却让闻天师“远遁江湖”,足见侯爷内心的善良;而闻天师明知事情的严重性,也深知自己的结局轻则退隐江湖,重则性命不保,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助言侯成事。
正直且心存善念之人,身边必有誓死相随的朋友。
而他们谋划铲除的这个人,则是一个为一念猜忌,就能向生死之交,向数万无辜将士挥下屠刀的暴君。
这样的人,即便这次不死,未来也注定众叛亲离。
未完待续,下期预告:“只有诚心,没有手腕,是万万不行的”
原创:田野(弦为知音断)
图源:田野 视频截图
尊重版权,请勿抄袭,欢迎一键转发分享
上一篇:致敬琅琊(107):太子:谁说我蠢?我最会闷声发大财
下一篇:
从头看:致敬琅琊——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