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就是偏见——读书的三重意义:肃清偏见、拓宽视域、智慧跃迁
|常识即偏见
今天的人接受的教育,其中浓缩了人类几千年来的知识精华,把任何一个中学生放到古代,他的知识量都是远超于一般人的,很多前人的智慧,都被我们当做常识装到了脑子里。
但是,我们真的清楚自己口中的“常识”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相信今天的人都知道“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是常识,但如果真把你放到伽利略的年代,你能够说服当时的人吗?你拿什么证据来说服?
光是地心说那一堆本轮均轮模型涉及的复杂数学模型就能直接把你搞懵,因为你根本不懂……就更别提从数学和天文观测上证明日心说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真得去把地心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搞得一清二楚,笔者举这个例子,仅仅是为了说明我们对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并不了解,所谓常识,从另一个角度说其实就是一种偏见,一种未经思考的预设。
现代人站在一个极深厚的知识观念层上,但我们并不了解脚下的大地,从未俯身倾听亲吻过它。
所以,我们有必要回归到人类先祖的膝下,重新向他们讨教,我们有必要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大量的阅读,重新清理一些重要的问题以及思路,由此达到思维上真正的畅通与深度。
|理解即偏见
其实,往大了讲,我们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成果,经典文本、传统与历史,都是一种『理解』,理解是人活在世间的基本模式。
而但凡谈到理解,它的本质仍是一种偏见,如伽达默尔所言:你要了解某段历史的时候,你不能没有立场,不能没有角度,也就是不能没有所谓的“偏见”。所以偏见并不是缺点,而是不能脱离了一个固定的角度。
如果没有偏见,我们不可能发展出任何想法和意见,举个例子,当你说你看到了一个苹果,你就是把那个被你称作苹果的东西放到人类的理解框架中了,甚至我们透过自己人的肉眼观察世界的行为本身,我们的肉体本身,就是一种偏见,因为我们的眼睛和身体感受到的,和其他动物(比如苍蝇的复眼结构)感受到的,显然不同。
只不过,偏见也有大有小,有狭隘有宽阔,视域越是宽阔的偏见肯定是越好的,但它永远不可能站到真正意义上的“全局”的。
而在伽达默尔看来,偏见在历史的理解中,是作为真理的条件而出现的:因为正是带有偏见的人,通过视野的相互寻找与融合,才会有具体的历史观——我们带着“偏见”看世界,但同时保持这种自知,向世界敞开,与各种文本互相沟通、逐渐同化,出现『 视域融合 』,产生新的理解。
所以,广泛阅读,让自己了解更多的“偏见”,不断拓宽自己的“视域”,以求和那些伟大的思想和灵魂产生视域融合,便是阅读之意义。
|从知识到智慧的跃迁
对于缺少知识的人,相比较“大脑一片空白”,笔者更喜欢用“大脑充满了空白”来形容。
因为若一个人的大脑真是进入了“空”和“无”的境界,那他早该成了世外高人,这种状态是古今无数哲学家与宗教禅修者都在试图追求的;而缺少学习和阅读的人,大脑中显然是“充满了”空白的,无知充斥着整个大脑,但却总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把无知当个性,当愚昧的资本。
而当我们能用一定的知识把这部分空白挤出自己的大脑时,你便多获得了通往智慧的可能,注意,仅仅是一个可能,知识并不直接带来智慧,从知道到智慧,这个过程需要你靠自己去把握。
比如你学习了哲学史知识,了解到泰勒斯说过『万物起源于水』,并且知道了这个观点的思想史意义:在泰勒斯之前,整个希腊世界的人都还生活在创世神话中,“神是万物的起源”是所有人的认知,但泰勒斯却跳出了这个思维框架,破天荒的不再以神话为根基,而是将现实世界中能够被看到,被感知到的实物作为研究和思考对象。
这个时候,你会如何思考,会从这其中得到怎样的智慧呢?泰勒斯这个思想具有如此大的突破性,他到底是怎样想明白的?相传泰勒斯曾依靠观察天文准确预测了某一年橄榄大丰收,于是买下所有的榨油作坊,最终便大赚了一笔,再想想莱布尼茨、罗素的数学家身份……
到最后,我们也许不得不说,哲学家们,还有那些能在历史上留下经典文本供我们阅读的人,都是人类群体中最聪明,最猴精的那种,他们怎么想明白其实是闹不明白的,这就是智商差距。
我们一直反复强调通过学习知识摆脱无知,但现在我们却发现有的“思考”你是学不了的,提出原创性的思想所需要的智力不是一点点,把别人思路复述一遍并不会让你成为大师,你不过是个学舌鹦鹉,甚至可能连别人的思路都没有搞清楚。
那通过学习知识来学习思考是不是一个谎言?其实,在《为什么会“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这篇文章中,笔者也讨论过类似的问题,该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是:“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感叹是一种思维谬误,在明白道理和过好这一生两者之间强加单一因果联系,然后由此反过来责怪道理无用,不愿意承认人生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而要求通过学习一些知识,研读原典就能获得“智慧”,让自己过得更好,甚至想以此发财,也是同样的思路,学知识没有什么高级的地方,就是学知识本身,仅此而已。
但知识的微妙之处就在于此——知识是一个钩子,一个催化剂,积累得越多,它们就越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作用,至于能发挥到什么地步,全看你个人的本事,与知识本身的关系已经不大了。
比如就笔者对泰勒斯思想的评述,这句“第一次抛开神话,直接从自然本身寻找世界本源”以及具体的阐释,高中生可以用到作文里给自己加点分,但你不是随便写个作文就能用,为了秀而秀,反而可能招来阅卷老师反感,得分更低了——这种所谓的“知识应用”是最基础那种,也就是写作文用用,但也充满着陷阱,有关泰勒斯的这个知识到底能不能发挥价值,能不能为你创造价值,全看你的智慧。
但是,不论如何,你都得先知道这个知识,然后我们才能来谈把它发挥出价值的可能,而这,就是阅读的意义所在——积累,以备不时之需。
|后记
这篇文章中谈到了不少哲学史知识,如果你对其中的东西感兴趣,可以来我的『哲学研究笔记』专栏看看:哲学研究笔记:古希腊篇 (如果链接不能显示,请在浏览器中打开,或者向我私信索要链接)
我是单华伟,专栏作家,全网同名发文,这是我的第一百五十二篇原创文章(各平台更新不同,所以我发文不一定是按顺序来的),所有从别处参考的内容都会在文末标出,没有标注的部分,那便是个人所思所想,欢迎转发和分享我的文章。
本文受维权骑士版权保护,任何包括但不限于图文、音视频形式的侵权行为将被追责,商业转载与合作请私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