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改改的真实故事
过去,在陕西及周边几个省,有一句骂人的话就是:“你笨得跟凤翔改改一样。”意思就是你这个人太愚笨了,不会办事。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凤翔改改是一个诚实守信、不欺不诈的正面形象。
凤翔改改的真实故事凤翔改改真有其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陕西凤翔县北部的糜杆桥乡马头坡,有一个农村妇女,她就叫“张改改”,由于是孤苦伶仃的一个人,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啥好的生活来源,就在村子口摆了个小摊,卖茶水为生。
然而由于不认识钱,没法给别人找零,她就让人做了个木盒子,在木盒子上面照着两分钱的大小开了口子,这个口子刚好能让“贰分钱”通过,一分钱太小够不着口子的两边,五分钱太大进不去,因此她卖的水也就是二分钱一碗,从不涨价。
从此,改改卖水一分钱不收,五分钱不要,专收二分硬币。天长日久,经过马头坡的人都知道那儿有个这样的改改,改改的名声越传越大,越传越远。“改改”成了愚蠢、无知的代名词,一时间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笑料。“笨得和凤翔改改一样”这句口头禅在国内不胫而走,甚至传到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因为有不少从国内去那里的援外人员口口相传。另外据说当年长期居留中国的柬埔寨国王也问过周总理“凤翔改改”是什么意思,到访陕西时曾提出要会见凤翔改改。从此,凤翔改改不仅在民间传播甚广,而且在官方也知名度很高。
当时,不少外地人出于好奇大老远跑来见改改。一次,改改到淡家门前村看大戏,人们闻讯纷纷将改改围个水泄不通,连大戏也顾不上看了。改改一次逛县城,看热闹的人们将县城都堵死了。改改的摊位前、家门口,总是人满为患。
十几年前,凤翔青年樊改改注册“凤翔改改”商标一事,在全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及外媒争相报道,使“凤翔改改”再次名扬海内外。
在人们的争议声中,凤翔改改饭店在西安一跑走红,十几家连锁店的豆花泡馍、擀面皮、削筋、肉夹馍等小吃备受食客称道,每天顾客盈门。而在全国多个省市区,均雨后春笋般出现凤翔改改饭馆,连西藏也有不少。经营西北风味的饭馆老板,争相借助凤翔改改的名声。
近年来,人们纷纷为“凤翔改改”正名。大家认为,相对于“山西九毛九”,凤翔改改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应该予以褒扬称赞,而不应该误解贬损。
现在,“凤翔改改,实实在在”的顺口溜己时兴起来!
凤翔改改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