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随笔:关于学习,一点反思
最近在参加培训。
算下来,入路已经整整八年了。这期间也参加了很多的培训和学习,理论方面的,业务方面的。
在这次培训的某节堂上,感受着同学们的高昂热情,有个疑问突然跑了出来:“之前的培训,有什么痕迹么,还在持续么”,进一步的话:“如何让学习(或者说思考)在培训后还能继续进行”,想到眼下正在进行的青马培训,我把问题缩小了一下:
“如何让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始于培训,而不终于培训?”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是绝不可能陌生的。但是它到底说了什么?恐怕很多人不知道,恐怕很多人本能的畏难,也恐怕,有一些人想当然的觉得了解,并且不屑。
在集中培训结束以后,还自觉自愿的,去学习这样复杂而艰深的一门理论,对我来说,有点难。
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么。我想到的办法,是给自己一点甜头,一点动力。
很多时候,学习陌生事物,我会下意识的想:学习这个有用么?能否在工作上,给我带来具体的、明确的、效果显著的帮助?如果答案为是,我就积极一点;如果答案为否,我就消极很多。这种低级的简陋的实用主义,其实挺要命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用,有大用。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许见效并非一朝一夕,但是影响深远且可靠。
王晓林教授在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引用过毛主席的这样一段话:“庸俗的事务主义家……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
没有理论指导,不去掌握规律,只是追求简单的答案和效果,就不能完整的对全局进行把握,这反而伤害了进一步的应用。
举个例子。某站有平行正线四条,其中一条线,司机汇报晃车。该怎么办呢?
车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车站值班员简单的按照规定处理,本线限速扣停拦即可。但是,车站值班员掌握到,地下二十米有横穿四线的地铁掘进施工,同时车站值班员明白,晃车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路基状态受到了地下施工影响。所以,果断的对四线全部进行扣停拦处理。
如果车站值班员不知道线路的基本结构,不知道晃车的可能原因,只是简单的按照规则对本线进行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故事,不就是掌握规律的意义么。
这个故事,不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么。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让我们以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促进我们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论。
再举个例子(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我之前写过师徒的故事,还拿师徒作个例子。车间在给提改职人员,尤其是新职人员安排师父的时候,其实很挠头的。
一般的师父,只告诉你怎么做。点击这个和这个,就能开放信号;把这个用力一拽,就是拉风;关关掐提,掐管你就会了。这样的徒弟能出徒么,冒险一点说,能。但是其中的风险,不言自明。
好一点的师父,告诉你原理和故事。为什么开放信号之前要确认表示灯;为什么先关塞门后掐风管;先交凭证后准备进路发生过什么故事;钩档作业没使用红键锁闭又发生过什么故事。这样的徒弟,知道了设备和规章背后的道理,就能规避很多风险。
更技高一筹的师父,让你有大局观。你学拉风的时候,他给你讲整个到达场的作业;你学提钩的时候,他告诉你整个到解集编发的流程;你学操纵的时候,他指导你值班员为什么让你这么做;你学值班员的时候,他让你了解整个枢纽的分工与特点。这样的徒弟,不仅知其然,也知所以然,更有沟壑在胸中。
从实践中总结的规律,不仅能给其他实践做参考,也能从另一个高度去优化实践,更能让我有动力,去主动学习相关的理论,以求更全面和系统的指导实践。
一个不经意的自问,引起了一个小小的反思。而这个小小的反思帮助我认识到,无论是辨证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都不是以前我所想象的,那么遥远与那么冰冷。
相反,通过逐步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我们可以提前对风险进行预判,可以及时对变化做出反应,而不是照本宣科,食古不化。
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既是为自己,打造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科学的解释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也能让自己成为一颗火种,用实事求是、用发展规律、用客观辩证,去帮助和传播。
马克思主义,没有那么遥远;学习马克思主义,没有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