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战队】 第10季ing

持续的成功与运气无关

2017-01-17  本文已影响79人  简希日课

第2周 020淼淼  拆解对象《和时间做朋友》之《人生是马拉松,胜者不一定是跑得最快的》

Step1.选摘

我非常鼓励每个年轻人能花上几年的时间到国外走一走,学一学。教育的根本不过是“见多识广”。然后再用510年的时间定义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不知停歇地努力上1020。有些成功靠运气,可是持续的成功与运气无关。希望每一位读到此书的年轻人,能够重塑自己的心智,洗尽这个时代在你们身上烙下的浮夸急躁的印记,在人生这场马拉松中跟我一样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获得最后的成功。

Step2.思考

很是佩服李笑来老师请来的朱敏先生来作序,真的很应景。朱敏先生身上的很多品质正是我们很多人身上所缺的。

从行文中,我总结出朱敏先生的经历有以下几个特点:

1.起步较晚,到了而立之年才开始准备参加高考,并从零开始学习英语;这是一个很多人才醒悟的年龄,都会觉得以前的时光浪费了,起步晚了怎么办?那么朱敏先生的这个起点让我闭上了嘴。

2.朱敏先生鼓励年轻人用5到10年的时间找方向,花上10到20年的时间为之努力,并强调,持续的成功与运气无关。看看这个数字,所谓的成功哪来的速成?

3.朱敏先生的行业是网络会议系统领域的,投身这个行业的都是绝顶聪明的,肯定有比朱先生年轻的,有比他聪明的,比他有资源的,但是他是最能坚持的那批人。坚持的力量实在让人感到很震撼!

4.朱敏先生那个时代的学习资源很是贫乏,不能无限制地使用灯光,没有五花八门的教材,没有录音机,只有一种词典,但是他最终还是到了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而我们拥有大量唾手可得的资源,有可以随手打开的电灯,有无穷无尽的英语教材,有不停歇的方法传授,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工具,但是人们成功的概率变大了没有?成功还是属于少数人的。

那些成功的少数人到底是怎么样在付出努力呢?请看下面对朱敏先生回顾自己奋斗经历的摘录。

朱敏董事长在1977年国内恢复高考,已到了而立之年,时时刻刻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份,有电的时间都是拿来学习的。在黑暗中边唱歌边洗澡,就是享受了生活;没有高效率的学习工具,于是朱先生每天手抄一叠卡片,随身携带,但有片刻闲暇就摸出来背诵;走在路上都在大声地自言自语;刚从中国走出来土里土气的他,只能靠专心做事来博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从1990年创业到2007年公司以32亿美元出售给思科公司,期间转瞬17个年头;17年间,无数的公司进进出出,无数的人来来往往,现在回头一看,掉队的尽是聪明人,留下他一个当初土里土气,傻头傻脑的人跑到最后。

这17年朱先生是怎么样度过每一天的?其中的种种艰难,朱先生也无法一一道来,但是我们可以百分百确定的是:他一直在不知停歇地努力。他过得是一种持续成功的生活方式,绝对不是靠运气。运气指哪些东西?聪明的头脑,良好的出身,充沛的资源和贵人的帮助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给我们额外的奖励,不是必然的。

我是第二次读到这一段文字,说实话,第一遍我并没有引起我的震撼。因为那时的我刚刚开始步入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道路,我并没有感受到想做成一件事情是不容易的。但是我在学习中遇到了焦虑,行动力不足,然后不停地寻找学习方法,一看到各种速成的讲座,一定要挤出时间来听;不停地寻找并尝试各种工具,企图提高效率;无意识地给别人的成功寻找理由,他们是起点很高的人,是很聪明的人,是家庭环境很好的人。当然我并不会否定他们的努力,我只会觉得他们的努力是有效的,是高效的。而我的努力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事实真是这样吗?谁的起点不是缓慢的?谁不是经过持续的努力走到这一步的。就算他们的起点是比我高很多,就说明我不需要努力吗?我反而要更加努力,如朱敏先生那样,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一样。

对于朱敏先生鼓励年轻人趁年轻一定要到国外走一走,见多识广后,确定自己的方向。我想对于见多识广的途径,除了到国外走一走,还有其他的方法,比如说多读书,读不同的书;多交朋友,不同种类的朋友;多旅游,到不同的地方旅游。这些看似与人的奋斗目标无关的事,其实对帮助一个人确定目标的作用是很大的。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你越发地了解自己,越发地了解世界,那么不是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不是越来越接近了吗?

Step3.行动

1.做好长期努力的心理准备,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引发不必要的沮丧情绪。

2.目前没有条件出去走走,就要多读书,读书也是在和很多优秀的灵魂在对话。

3.继续在时间记录,开销和调整上下功夫,能做到1分钟当成2分钟使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