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勤奋感与自卑感
文/Angela自在
最近大儿子在英语软件上读英语。他每次打开学习任务,但看到有点多时,难题加大一点,就畏难了。
之前以为内容对他来说有难度,想着可以慢慢来,就没有强力劝说他。
后来发现越不尝试,内心却排斥,觉得自己不行的心理暗示也越强。他希望追求完美 却没有意识到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
于是适当地鼓励了下他,当他一点点去尝试的时候,看到自己其实是可以克服困难去完成的。渐渐地,越来越顺畅,自然拼读的技巧也开始运用地熟练起来了,在学英语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也增强了不少。
由此看到,对孩子来说,太简单的任务和太难的任务,都不利于激发他的学习动力。
比较合适的难度是,让他跳起来够一够,还能做得到,也让他明白,经过努力,是可以取得学习上的进步的。
当他完成任务时,我看到了他的欣喜与满足感。而当他逃避任务时,尽管表面上去做着一些与之不相关的事情,然而能看出来内心是纠结,有思虑的,也许他是在积攒力量。
这让我想到了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The Theory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中的第四个阶段,勤奋对自卑,属于个体学龄期(6-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在个体学龄期(6~12岁),其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自身能力的实现。
埃里克森认为,男女儿童在本阶段各自据守自己的疆界,并不断应用自己发展着的肌肉、知觉和身体技能以及增长的知识,竭尽所能去改善自我过程,以求能成功地解决社会所提出的挑战。
当孩子完不成学业上的任务时,他的自卑感对他来说已经是自我惩罚了,他们随时面临着勤奋与自卑的挑战。
所以,个人坚信的一点是,人天生拥有着学习探索的欲望和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