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翻翻书
黄昏后,
与一个朋友闲聊了几句。
问起我正作何消遣,我答在看书。
朋友有些讶异,
——“这么有雅兴,难道还有这爱好?”
电子时代,手机已经占领了大部分时间。看纸质书,或许已是很另类的行为了吧。
其实近些年,我花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经常写写的习惯,从日记本换到了电脑,再到现在的手机书写。
获取新闻资讯,也从报纸、到了电视,再到现在的手机。
便利的前提下,自然会改变一个人养成了多年的习惯。这是人性使然。人类总是无休止追求便利。
但,近一年的时间,发觉自己的视力下降很快。除了年龄的关系,应该与大量的手机时间无不关联。
便也想作一些改变,适当放下手机,翻翻纸质的书籍。
我自小就爱看书,从尚未识字的上学前看小人书连环画开始,此生未断。
小学阶段更是迷恋上连环画。大部分的零花钱都被我买作了连环画。
刚开始工作的那些年尤甚。自己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财,单身汉的日子,也不需要更多的花销。于是,多余的钱,都买作了书籍。
时至今日,积聚了上千册的书。有时看看书房的书籍,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时看看,觉得这些年来自己的这些行为毫无意义,一堆废纸。依旧是最最草根的底层人士一个。过去的那段沉湎与此的时光里,还时常觉得自己是个文化人一般的自我沉醉。
不过惟只是我自己一个人,在自己的一个人的世界自嗨罢了。是傻傻的可怜又可笑。
那些年,那些青春往事里,为了书籍,也的确有过我以为的疯狂。
学生时代,看中同学的一本《英语口语词典》,买不到。于是借了同学的开始手抄。借着空余时间,花了一个学期,用了四本软面抄,才抄完。
这几本软面抄,一直静静地放在书柜的一个角落,是我当年青春的见证。
其实,工作后,我在书店里买到了这本《英语口语词典》,但时过境迁,已经不觉得稀罕。
后来一个学英语专业的侄女,来我家,把我书柜上的这本《英语口语词典》拿去了。我也丝毫不在意。
看书阅读,作为人类众多业余消遣方式的一种,曾经我觉得它是“惟有读书高”的存在。
但人到中年,经历良多,感悟渐深,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认识。便渐渐平常起来。
觉得它和其它的打牌、麻将、垂钓、舞蹈、音乐、喝酒、饮茶、养花养草、养狗养猫、聚餐喝酒、饮茶咖啡、旅行出游……本质并无二致,都不过是人类慰籍自己心灵的一种摆烂行为。
就像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里的这么一段话: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当然,如果说非要找出那么一点点不同,甚至有便利优劣之分。
那便是:
麻将打牌需要找搭子寻场地;广场舞、暴走团容易扰民起纠纷;旅行、垂钓、摄影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方可……
而读书只需一人随时随地即可,显得安静,看起来也更能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
每天起得很早的清晨,泡上这一天的第一杯绿茶,阳台上、躺椅上,举着一本书,对着窗口的亮光,翻上几页,也不管能不能走心,光光是这样的场景,就觉得时光舒缓,生活漫漫…
那是我想要的样子。
2023/06/27 雨
字迹歪歪扭扭,但努力的样子倒是满满。 这样的笔记本,抄了四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