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学习焦虑的背后,都是没有定位刚需

2018-05-09  本文已影响130人  婷下来思考
TIME

最近在死磕英语,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除了刚开始的特效,后来始终不见效果。进而开始焦虑,烦躁。

和群里的小伙伴们比起来,我简直弱爆了。沉思良久,我的出路在哪里?

2011年,笑来老师在上海做过一场TEDx演讲,揭示了一个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发现的事实,“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教傻的。”

用了大好的青春年华一二十年,最终还是没能学好英语,多数人都成了哑巴英语。原因是看到别人花了这么长的时间还没有学好,于是告诉自己英语很难,以至于自己也没有学好。

2016年,笑来老师在《人人都能用英语》的线上课里给了这个事实更本质,更合理的解释:“用英语”对绝大多人来说,根本就不是刚需。

不是刚需,就是“不必需”,事实上“不用也可以”、“没有也行”。虽然“有也挺好”,可“没有的话顶多是有点怨念而已。”

于是,很多人带着非刚需的思维在学习自己认为非常有用的技能,试问,怎么可能学得会。

因为“不一定要用到,我先学着,技不压身”,或者“英语真的很有用,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要学会”。时间久了,发现自己还没有学会,就会自暴自弃,怀疑自己,“怎么自己这么笨呢?” “怎么别人一学就会呢?” “我难道比别人差吗?”

你压根就没有把英语真正地当回事,怎么可能全力以赴,拼命学习,并且掌握它。

真正的刚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每天都要做,要思考,要总结,要改善,不做身体和脑子会难受,不做自己就会被“饿死”。

而另外一些人(虽然是少数)学会了,是因为“用英语”是他们的刚需。“需求”越强,学得就越快、越好,甚至在没有学会、学好的时候,也要“凑合着用”,然后“用着用着就真的熟练了”。想想看,这是不是最重要、最本质的根源?

这其实是学以致用的最合理解读方式。

PRACTICE

如果不用,那你学了干嘛。

笑来老师的刚需是“用英语阅读”。不读不行,脑子会“饿”,心会慌。这么多年来,他一直“用”过来了。尽管刚开始也挺费劲的,但哪一点“麻烦”挡不住他,因为“读完”对他来说是刚需——有人喊他去吃饭都嫌耽误事。

有句话现在非常流行,教,就是最好的学。 说的就是这个理。教,就是使用,实际运用。只有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你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薄弱之处,才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哪些地方要着重强调。

同时,在践行的过程中,大脑灰质也会因为刻意练习开始增长新的细胞。也就是说,你越练习,你就越熟练。

那些你践行的思想都会在你脑海里形成沟回。笑来老师说的这句话,我曾经在很多篇文章里都有引用,甚至还把它写出来,贴在自己的书桌旁边,随时复习,体会。

只要你践行过,就会有痕迹。那么在自己还没有完全掌握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焦虑和烦躁。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倘若真的是刚需,那么无论是掌握到了核心要点,还是多次失败,都将是学习带来的快感。就如笑来老师“用英语阅读”的刚需一样,那么点“麻烦”根本挡不住他。

我有位战友,发现自己在写作时间上总是很纠结。每次基本上都是在交作业的前天或者当天才开始纠结。因为不知道要写什么,所以才拖到了最后。

再忙的工作也需要休息,需要吃饭,需要走路,需要坐下来和别人说说话。七天写一篇文章,难道七天之中,真的抽不出半个小时来完成一篇800字的文章。

显然,写作根本就不是他的刚需。对于我自己来言,每天写就是刚需。无论写什么,只要写出来就行。现在我又将写好文作为自己的目标,更加看重文章的质量和排版。所以,修改文章和认真排版又成了刚需。

回到我现在的死磕英语上,焦虑和烦躁仅仅是因为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失。认为自己花了时间,没有功效,得不偿失。

忘记了每一次的练习,都是往成功的路上前行了一步。不练习,根本不会进步,甚至会倒退。

更为重要的是,将“用英语”变成自己的刚需,才是正解。因为只有在用的过程中,学习才更有价值,也更能体会到英语带来的好处,也不会轻易被眼前的“麻烦”挡住。

想想其他技能,比如画画,投资,思维导图等等技能,是否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