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边上的智慧
杨绛96岁开始讨论哲学,周国平读杨绛《走到人生边上》写了一篇短文,说她只和自己讨论。杨先生的散文,读了令人沉思和感动。
杨绛先生:我正站在人生边缘上,向后看,已经活了一辈子,为的是什么?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没有了,但灵魂也没有了吗?
“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据周先生的解释,杨先生在此处的灵字说的是“自我意识”。或许说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实实在在的个体。
杨绛先生提出一个“灵性良心”,是“大自然的祌明",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是人身上的神性所在,发端于人的本性。
“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心,迷蒙在烟雨云雾间。”“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
“造化小儿的胡作非为,造成了一个不合理的人世。”“我们可以迷惑不解,但是可以设想其中或有缘故。因为上天的神明,岂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呢。”
“让我们生存的这么个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归宿处吗?又安知这个不合理的人间,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也可以到此为止了。”
“真、善、美看得见吗?摸得着吗?看不见、摸不着的,不是只能心里明白吗?信念是看不见的,只能领悟。”
由于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实用品格,加上唯物论的宣传教育,我们太唯物了。“什么都不信,就保证不迷吗?”“他们的‘不信不迷’使我很困惑。他们不是几个人。他们来自社会各界:科学界、史学界、文学界等,而他们的见解却这么一致、这么坚定,显然是代表这一时代的社会风尚,都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境界。他们下一代的年轻人,是更加偏离‘形而上’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的。”
不得不为百岁老人的参天境界与灵动睿智而折服,同时又是那样的平和、安静、坦然与毫不掩饰。用周国平的话有一种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泰戈尔说外在世界的运动无穷无尽,证明了其中没有我们可以达到的目标,目标只能在别处,在精神的内在世界里,“在那里,我们最为深切地渴望的,乃是成就之上的安宁。”
杨绛先生的话不正是说给当下的我们听的吗?我们除了钱还能信些什么,哪怕信自己也成,只要你有足够的经验验证你的正确也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