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与影,诗和美好书~提升思想深度生活与艺术

于无声处听惊雷: 读《周国平哲理散文》

2016-03-30  本文已影响556人  嬛姝

总有一种震惊,让我们在瞬间顶礼膜拜;总有一种默契,在最安静的时候悄然来袭;总有一种感动,于文字的跳跃中熠熠生辉。读周国平,给了我这样一种震惊、默契和感动。很偶然的机会,于图书馆的书架上随意拾起一本书,不曾想过,竟然拾起了一份深沉的至爱。

恢弘磅礴读书后

人生总是有很多苦难,少不了怨愁。然而,在周国平的文字里,你看不到故作娇嗔,看不到杞人忧天,有的只是一种举重若轻的淡然和超然物外的洒脱,他娓娓道来,仿佛他已经走遍了这个尘世,看透的所有的欢喜哀愁,于是顷刻遁世,直入高空,在思索的巅峰俯视这个世界发生的林林总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没有古板严厉的说教,却句句在理,字字犀利;没有故作高深的陈词滥调,如话家常,却鞭辟入里,让人心悦诚服,五体投地,心里一个劲惊叹的同时对世事万物也有了渐趋明朗的认识。任何时候,当我心情黑暗无法自拔时,我就会拿起他的书,渐入佳境。这儿有一种安静的力量,安抚所有或疯狂或烦闷或冷漠的心灵。世间万物,于他笔下,天然获得一种气质,一种性格,风移影动,活脱脱一个个盛放的灵魂。他仿佛就坐在我的身边,手里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绿茶,一句句,一篇篇,都出自他的心底,多年的沉淀,智慧之光透过镜框后面的眼睛,刹那间光芒四射,令我的夏天凉风宜人,冬季暖阳烘烘,春天舒畅,秋天充实,四季如歌。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浓缩成了两个字:经典。经典是不需多加诠释的,拍案即起,落地为棋,于岩石上精雕细刻,于黑暗中苦苦摸索。诞生之时,就已注定了她的辉煌与不朽。而他的笔触,更是抵达了海洋的最浩淼处,陆地的最远旷处,水天相接,浑然天成。

希冀如晨花摇曳

谈到沉默,他说:“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他不仅是哲学大师,也是语言大师,听他的话,如沐春风,如略秋水,心静而美,他用朴素检验深刻,用安静对抗强悍——在《文学的安静中》,他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成为新闻无是一种灾难。文学需要安静,新闻则追求热闹。”他主张“平淡的”散文,“平淡的”境界——“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质朴,有味则得力于凝聚和简练了。因为是原味,所以淡,因为水分少,密度大,所以又有很浓的原味。”他看淡世事浮名,洞悉人生百态,因为无所求才自由,更洒脱,用局外人的眼光更深刻地解释局内的纷繁复杂。他否认“一味执着”的人生,也不赞同“一味地悲观”,因为在他看来,“悲观的危险是对人生持厌弃的态度,执着的危险则是对人生吃占有的态度。”对于人生,“不妨眷念,但也要准备时刻和它告别。有悲观垫底的执着,实际上是一种超脱。”因为人生终归零,凡俗的我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就要迷失了方向,驾驭不了人生的桨,为什么不看看他,学学他?人生,原本没有那么多的苛求和矛盾,一切的痛苦,迷茫,痴癫,都源于我们不断膨胀的欲望,不断渴求生命中新的刺激。而生活,本该是平平和和,安安静静,潇潇洒洒,走完人生这一程“没有目的的旅行”,超出生存以上的目的,“从生存走向存在。”他透视爱与孤独,剖析婚姻与爱情,区分无聊与悠闲,辨认有与无,轻与重,动与静,真与伪,品味季节,也享受家的温馨,天地之间,日落霞起,虫飞鸟徙,月圆雪飘,在他胸间,皆成一体,如数家珍,亮其闪耀,绎其晦暗。不哗众取宠,亦无搔首弄姿,一潭清泉,于他谈吐中,自然迸发,汩汩之声,不绝于耳。

长于黑暗中,仍光彩夺目

今天,当我一次次在孤独中走向他的伟大,在失落中走向他的坦然,在无助中走向他的巍峨时,我不止一次地仰望这位思想的巨人。他的光芒,穿透了黑暗,直抵心灵,比爱更深沉,比记忆更持久。那没有声音的对话,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盛宴。热爱人生的人们,请也来读他吧,因为那就是一场思维的洗礼,惊雷过处,茅塞顿开。人生,陡而坦,味隽意长。

人生,陡而坦,味隽意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